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12-10-22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提 要】笔者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平衡的现状出发,针对一些高校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且存在着诸种误区的情况,就如何破除认识误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和理顺教育管理体制等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及误区 对策和建议

一、问题的引出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祖国的希望。作为跨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及由心理健康引发的诸多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许多高校的资料业已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它涉及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使众多的莘莘学子在学习领域、人际关系、自我方面饱受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压力和适应不良等情绪问题的折磨。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导致休学、退学甚至产生攻击、自杀等过激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更阻碍了他们自身的成材和对社会应有的贡献。因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到了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时候,而高校作为培养未来国家建设人才的摇篮,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所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力度已经是施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势在必行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常见障碍性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在最大范围内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增强大学生自我调节和应对障碍性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程度。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为出发点,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识,优化个人品质,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2、在整个大学生生活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某个或某些问题的困扰。笔者通过阅览大量心理健康教育类相关报刊杂志及其他资料,对其中常见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请教有关专家给予指导,现大致归纳、罗列出这样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性问题:

(1).因环境变异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如入学适应问题:告别中学时代,进入"象牙塔",大学展现给大学生的是一个全新面貌的生活。自我的不断觉醒、所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生活环境、学习条件的变异必将给每个大学生带来学习、生活、交往方面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心理问题,这都易使一些大学生产生茫然、不安、苦闷、焦虑、心理压力大、失落和孤独感等不良情绪的应激反应;

(2).因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心理恐惧感。如人际关系失调问题:现今,大学生中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然而由于缺乏生活锻炼和独立生活能力更因交际能力的孱弱,一旦受挫便会产生害羞、恐惧、自卑等自我否定的情绪表现;

(3).恋爱与性方面引起的情感冲击。如大学生性际交往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生理、心理发育机制渐趋成熟,但在恋爱与性的问题上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难免出现知识和行为偏差,考虑问题往往简单片面,情感易冲动,无法正确应对恋爱,失恋问题及性意识困扰和性压抑。这会使他们在情绪、自我评价、交往、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打击干扰,由此引发诸多心理问题,甚至走向极端;

(4).追求自我实现与现实相悖产生的心理冲突。如自我意识和挫折适应问题: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当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便因缺失或不能做到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对自身的优缺点和实际情况认识不足,再加之他们多为独生子女,生活上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很少经受过挫折锻炼,故一旦出现大学生活与梦想的落差、自己与同学在学习、生活上的差异和面临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时,便无法摆脱而产生颓糜、偏执、逃避、自闭等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

另外,值得补充强调的是:由于高校扩招和招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就业难与贫困生群体的增多,导致他们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心理压力骤增,出现不安定的心理隐患。这是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新动向。

三、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状况和认识误区

目前,就内地而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处在一个比较快的发展时期。我国面向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正式发端于1985年北师大心理测量与服务中心的成立,随后,许多高校相继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到1990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成立始标志着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3年3 月国家教育部专门发文《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和途径的地位的确立。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亟须改善的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全国范围看,城市快于农村,沿海快于内地,有的地区甚至至今仍未有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即使在同一地区,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资源配置不均等因素导致各校的发展失衡且没有应有的地位和时间保障;

(2).理论研究簿弱,有待突破。至今还没形成适合中国大学生特点的理论基础,且定位不清,主要是还没有搞清楚它与其他心理学教学、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常常把它们割裂或等同起来。因此,其理论研究大大滞后于实践操作,不能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指引;

(3).从业者科学化水平不高,缺乏规范管理。心理科学的评估技术的应用不足,滥用不规范的量表,忽视测试信度和效度,仅凭测试结论来推定学生的心理,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者的培训与监核尚未正规化,尽管国内高校多已设有心理咨询机构,但从事心理咨询(治疗)与心理辅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兼职居多或半路出家,其中大部分是经过短期培训后上岗的,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

(4).在机制、经费与人员储备上没有根本保障。各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地位低,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时间深入学生,更没有精力展开理论研究,又因为心理健康教育部门隶属关系不明确,一般挂靠在学生处、德育室、校医务室、心理教育科研部门,甚至有多个部门齐插手或都不过问的情况,故直接导致无人监督、无人管理。而受过心理专业训练的人员因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加之职称不明确,工作报酬低,硬软件设施短缺,使得有限的师资流失严重。

近年来"心理咨询" 一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为大众所熟识。但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着诸多误区:(1).指鹿为马,一孔之见。容易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学生的思想政治德育教育工作,或就是仅针对有心理问题(疾病)的学生进行诊治;传统观念深厚,视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为不光彩的事情,片面的推定自己或他人不正常或有心理疾病。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基本停留在解决已出现的消极心理问题上而恰恰缺少那种挖掘、培养和塑造学生优秀心理素质的机制;   (2).混为一谈,过份盲从。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同起来或完全割裂,不能做到有效的界定及提出针对性的区分和评判。即使在出现相应心理偏差问题情况下仍寄希望于只要去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后便能立竿见影,短、平、快的解决一切心理问题并可以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