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觉新的形象

2013-01-08

 【编者按】:汉语论文栏目包括现代汉语研究述评,对比研究,语言文化社会,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书评,国外汉语。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汉语论文范文参考,以及汉语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析觉新的形象

湖 北 大 学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觉新--一个清醒的懦夫形象

--浅析《家》中的觉新

觉新--一个清醒的懦夫形象

--浅析《家》中的觉新

摘要:

高觉新是巴金的代表作《家》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也是贯穿于《激流三部曲》中的一个中心人物。作为封建时代的长子形象,他既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积极维护传统的封建秩序,又受过"五四"新思想和先进文化的影响,并始终对其怀着一种热爱与向往。高觉新的性格具有多重对立的因素,这种性格的形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五四"新文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高觉新的悲剧亦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具有广泛性的社会悲剧,他只不过是这场悲剧的牺牲品罢了。这一形象意义,主要不在于其不幸的遭遇,而在于其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渐渐趋向崩溃时期某些旧家庭出生的青年身上的双重性,反映了我们民族劣根性中"忍让,委曲求全"等特征。正确认识这一人物形象,对于我们理解整部作品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觉新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复杂性,性格形成的思想根源及其形象意义,分析高觉新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高觉新;性格复杂;思想根源;形象意义

一、觉新的多重性格

30年代的中国,不少人都在原有的旧家庭接触了一些新思想,可根深蒂固的旧意识,却差使他们时常上演着同样的悲剧。巴金的家是一个世代为官的大家庭,他亲眼目睹了一件件惨事,让他对这样的家庭失望至极。后来得知长兄李尧林自杀的消息,更激起了他对这个大家庭的愤恨。老家就是一个可怕的阴影,罩在了巴金的身上。于是在探索社会和人类解放的过程中,以老家为人生思考的起点,以熟悉的老家为写作素材,以自己身边的人为创作原形,创作了《激流三部曲》。在《激流》中,他愤怒地控诉了旧制度,旧礼教的灭绝人性的罪恶,宣判了旧制度必然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命运,尖锐地批判了向旧制度,旧礼教妥协、屈从的思想--"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颂扬了"五四"时代的民主"激流"--一代新人的诞生。而在《家》中,高家的长房长孙高觉新,便成了"激流"中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个清醒的懦夫形象。

觉新,他生来相貌清秀,自小聪慧。在家里得到双亲的钟爱,在私塾深受先生的赞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宁馨儿"。在中学里,他成绩优良,四年课程修满毕业时又名列第一。他对化学颇感兴趣,打算毕业后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大学里继续研究,并且想到德国留学深造。在中他学到了一些新思想。"五四"运动发生后,他如饥似渴地读着报纸上的新消息,讨论书报中的各种问题,信服新的理论,他应该是一个有志气有抱负有作为的新青年。

可命运的捉弄,他生在一个封建的旧家庭中。他从小读着"四书五经",受着谦逊有礼的家教,长辈们且用严肃正经的手段塑造着他。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高觉新,无论做什么事,潜意识里总是以这种思想为准绳。中学毕业后,他的父亲让他留在家里帮忙,他无奈地答应了,求学之梦被无情地击碎了。他父亲死后,他平静地把这个大家庭的担子放在自己年轻的肩上去履行长房长孙的义务,维护那个所谓的封建伦理秩序。

为了维护这传统的封建秩序,高觉新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他说:"我不反抗,因为我不愿反抗,我愿意做一个牺牲者。"因此无论什么事,只要是关系家族内部的事,他都诚心诚意地去办,以保证大家庭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兴旺。对于长辈的话,他唯命是从。他奉行的是"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以"作揖哲学"去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同情,以"不抵抗主义"去吸引长辈的注意,似乎"顺从"已成为他的本能。"婚姻大事该由父母做主",于是他放弃了心爱的表妹钱梅芬,父亲却用拈阄的方法决定他的命运,让他去跟一个陌生的少女结婚;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地逃婚,他却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民也为之屈服,以不失这个家的"体面";爷爷生病,陈姨太请人捉鬼,觉慧不肯,是他苦苦相劝;还有他的心爱之子海儿,也因他不愿违背"一口不吃两家药"的结果,延误了病情而夭折......这一桩桩一件件的血泪恩怨,尽管是他不愿意见到,不愿承受的,但觉新这个为旧制度所熏陶而失掉反抗性格的年轻人,为了维护那个"春也似冬,秋也似冬"的封建大家庭的秩序和礼教,还是一次次甘愿充当了封建势力的驯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