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论辛弃疾词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2013-01-07

 【编者按】:汉语论文栏目包括现代汉语研究述评,对比研究,语言文化社会,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书评,国外汉语。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汉语论文范文参考,以及汉语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论辛弃疾词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论辛弃疾词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内容摘要]:辛弃疾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抗战复国的政治主张并不是无根之木、无花之果,这与他特殊的时代背景、个人的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的努力息息相关。而历代英杰便是他追寻的榜样和受伤后汲取养料的源泉。虽然 "不为众人所容",受尽倾轧排斥,但仍旧有着一颗坚定的爱国之心;尽管现实很无奈,他却在自己的天空中尽情地将自己那一翻爱国主义热情和那一腔悲愤倾注于《稼轩长短句》。

[关键词]:辛词 爱国主义精神 影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因出生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对金人的残暴"耳濡目染",加之在父辈的引领下"登高望远,指画山河"1,从小他就以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为实现祖国的统一为己任,从而在他心中形成了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的人生格言。

南归时他抱着爱国之心,施展雄才将略,挥拥万夫,横戈杀敌,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的理想。然而南宋王朝自隆兴元年(1163)符离之役失败后,一战丧胆,甘心向金朝俯首称臣,纳贡求和,使得自己英雄志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使得自己空有进取精神和抗战复国的政治主张。在南渡以来,他"不为众人所容",受尽排斥,不被朝廷重用,报国之心无处施展,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硬语盘空谁来听?"辛弃疾只能将自己的那一翻爱国主义热情和其南归后所积郁的满腔悲愤倾注进《稼轩长短句》中。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辛词最主要的特点,但他也对词发展做出了重要(网学)贡献。自唐宋以来,词的内容一般都是写风月闲情、流连光景的感受。风格柔靡,题材狭小。北宋后期虽然也出现了苏轼这样题材较为扩大,风格比较豪放的作家,但毕竟仍然局限于抒发个人的身世之感,涉及时事和社会生活的较少。辛弃疾则将词的内容从莺歌燕舞中解放出来,拓展到家国天下、山野田园各个领域,开创了"以论为词", 刚柔交融和摧刚为柔的新风格。

下面就让我们去探索一下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的世界,去领略他光辉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辛词爱国主义精神的来源

(一)特殊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