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考述

2013-01-14

  【编者按】:文学论文一般包括: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语言研究、文学批评、文学史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等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文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文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谈《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考述

一、《后汉书》列传著录传主各体著述之体例

范晔(398-445)撰著《后汉书》,始于南朝宋(420-479)文帝(刘义隆,407-453)元嘉元年(424),范晔因事触怒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409-451),左迁为宣城(今属安徽)太守之时。其后范康几经升迁,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范晔被人告发与密谋拥立刘义康一案有牵连,以谋反罪入狱,被处死刑,时年48岁[①]。

范晔以东汉官修史书《东观汉记》为主要依据,参考其前的诸家后汉史著,自定体例,订讹考异,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该书原定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合为百卷,与《汉书》相伯仲。但是十志未克完成,范晔即被处死刑。现在《后汉书》里的《律历》、《祭祀》、《天文》、《五行》、《郡国》、《百官》、《舆服》等八志,是后人从司马彪(约242-约306)所著《续汉书》里摘取出来,补入《后汉书》的[②]。

在中国古代正史中,《后汉书》显现出一个非常突出的新特点,这就是它在列传中详细著录了传主各种文体著述的情况,并形成较为规范的著录体例。

《后汉书》卷80《文苑传》共为28人作传,其中有18人的传记著录了其各种文体著述[③]。此外,见于诸列传者,尚有30人,均于传记中详细著录其各体著述[④]。以上两个数字相加,《后汉书》共为48位传主著录了其各种文体著述情况。

那么,《后汉书》怎样为传主著录其各种文体著述情况呢?试举数例,以见一斑:

初,(桓)谭(前23?-56)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号曰《新论》,上书献之,世祖(刘秀,前6-后57)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刘炟,56-88)使班固(32-92)续成之。所著赋、诔、书、奏,凡二十六篇。[⑤]

(班)固所著《典引》、《宾戏》、《应讥》、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⑥]

(崔)瑗(78-143)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所著赋、碑、铭、箴、颂、《七苏》、《南阳文学官志》、《叹辞》、《移社文》、《悔祈》、《草书艺》、七言,凡五十七篇。[⑦]

(张衡[78-139])著《周官训诂》,崔瑗以为不能有异于诸儒也。又欲继孔子(孔丘,前551-前479)《易》说《彖》、《象》残缺者,竟不能就。所著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⑧]

(马融[79-166])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所著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凡二十一篇。[⑨]

(蔡邕[132-192])撰集汉事,未见录以继后史。适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因李傕(?-198)之乱,湮没多不存。所著诗、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艺》、祝文、章表、书记,凡百四篇,传于世。[⑩]

(王逸[约107-144在世])著《楚辞章句》行于世。其赋、诔、书、论及杂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11]

综合考察此48条传记资料,我们可以归纳出《后汉书》著录传主各体著述情况的基本体例:

(1)传主著述的著录次序,一般先经、史、子著述,后文辞著述。

(2)传主所著文辞的著录,包括各种文体及未归入各体的杂出篇章。

(3)传主所著各种文体的著录次序,一般先诗、赋、碑、诔、颂、铭、赞、箴等“有韵之文”,后疏、奏、论、议、章、表、书、记等“无韵之笔”。

(4)六言、七言、琴歌等,在诗之外单列文体,且往往居于传主所著各种文体之末。

(5)传主所著未归入各体的杂出篇章,或列于各种文体之前,如《班固传》;或夹于各种文体之中,如《蔡邕传》;或列于各种文体之后,如《张衡传》。

(6)最后大都准确地著录传主所著文辞的总篇数。

(7)传主单独成书的著作,则另加著录,如桓谭《新论》、王逸《汉诗》等。

最早注意到《后汉书》著录传主各体著述这一现象的,是章学诚(1738-1801)。他在《文史通义》中指出:范晔《后汉书》“所次文士诸传,识其文笔,皆云所著诗赋碑箴颂诔若干篇,而不云文集若干卷,则文集之实已具,而文集之名犹未立也。”[12]其后,王瑶、傅刚等续有所论[13]。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考述《后汉书》列传著录传主各体著述的学术渊源,《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的归类方法,以及《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的排序原则等问题,以求正于方家。

二、《后汉书》列传著录传主各体著述渊源考

《后汉书》在列传中详细著录了传主各种文体著述的情况,这一体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学有渊源的。大要而言,《后汉书》列传著录传主各体著述的学术渊源,其潜在因素是东汉以降整理文人文集的文献编纂传统,其显在因素则是以《史记》等前代史著为代表的史学著述传统。这里先考论史学著述传统。

在《后汉书》撰著之前,可以作为史著典范的著作,首先有司马迁(前145-前87?)的《史记》和班彪(3-54)、班固父子的《汉书》。

司马迁撰《史记》,著录传主的著述,大致采用四种基本体例:

第一,在列传中结合生平事迹,引录传主著述的主要篇章,并列举传主著述的其它篇章。如《司马相如列传》依次列举了司马相如(前179-前118)的《子虚赋》、《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上书谏猎》、《哀秦二世赋》、《大人赋》、《封禅书》等篇章,传末云:“相如他所著,若《遗平陵侯书》、《与五公子相难》、《草木书篇》不采,采其尤著公卿者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