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我国档案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

2013-01-17

 【编者按】:档案学就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威廉希尔app 档案学栏目为您提供档案学范文参考,以及档案学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我国档案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

论文关键词:档案人员 工作满意度 探究

论文摘要:心理学史上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已有七十多年,然而,档案界对档案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目前还是一片空白,本文就从工作满意度的定义、档案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的意义、相关研究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究。

从1935年美国人赫波克(R.Hoppock)的专著《工作的满意感>>0ob Satisfaction)出版,开启心理学史上对工作满意度的正式研究以来,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但笔者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关于国内档案学专业发表的论文进行查询,遗憾的是,研究档案人员满意度的文章几乎为零,这说明在我们档案界对档案人员]一作满意度理论认识还存在不足。

不同的学者对工作满意度有不同的理解,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Cavanagh关于工作满意度的定义,即丁作满意度是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喜欢他的工作的态度。

一、研究的意义

如果我们了解了本单位档案人员的T作满意度,一方面可以明确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存在的问题,系统地去解决,并通过再次的满意度评价,观测是否得到了改进。另一方面,满意度调查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它足诊断组织管理现状最为重要的“温度计”和“地震预测仪”。在档案管理中,尽量保持档案人员的稳定性是我们档案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那么通过对他们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可以及时预知档案人员的流动意向,如果改进及时,措施得当,就能够预防一些“人才流失”的情况发生。因此,工作满意度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帮助档案部门进行组织诊断、影响档案管理利用的绩效、保障档案人员的心理健康和提高档案人员的工作质量。

二、相关研究理论

1.霍桑研究与人际关系学说。20世纪30年代,哈拂大学的工业心理学家梅奥(Eltan Mayo)总结了霍桑实验及后来几项调查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他认为,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作态度和人际关系。员工的满足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进而生产效率也就越高,而员工的积极性和士气又取决于员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因此,管理人员不但要考虑员工的物质需求,还应该考虑他们的精神需求。

2.需求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Abraham H.Maslow创建了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需要呈阶梯状,从低等的生理需要到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及至高等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要提高员工的ll作满意度,必须了解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这一研究对以后的:[作满意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3.双因素理论。1959年,组织心理学家F.Herzberg应用Abraham H.Maslow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将影响人们积极性的素划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类,并提出了“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和“不满意”四个不同含义的概念。保健因素缺乏,人们就会产生“不满意”,但具备了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意”,维持人们“没有不满意”而不能达到“满意”。激励因素的存在可以使人们感到“满意”,而无激励{天I素只会“没有满意”。惟有在满足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再不断提供激励因素,才能使员工不断地获得满足。这一学说为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