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泛北部湾经济历史发展的共同特性

2013-02-11

东盟的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左右。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下,泛北部湾地区的教育输出将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国广西的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钦州学院等院校已经开展了与东盟国家互派留学生的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留学生,既是中国文化的学习者,也是东南亚文化的传播者,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利用中国与泛北部湾东南亚国家历史上相似的文化共性,开展文化交流,必能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提供文化支持。

(二)有利于利用跨国民族的渊源关系,为泛北部湾经济开发奠定多民族合作的基础。中国与泛北部湾东南亚国家存在着许多跨国民族。跨国民族具有共同的传统文化,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资源。目前,中国广西京族重视跨国民族的历史文化优势,充分利用跨国民族文化,积极开展跨国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例如,中国的京族与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是同源民族,双方都有着过“哈节”的习俗。哈节是中越京族共同拥有的民族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六月举行。2006年该民俗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中国京族哈节庆典正式由民办转为官办,成为广西防城港市的重点节庆,并向国内外隆重推出,吸引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在每年京族欢庆节日时,跨国京族都会相互邀请,到对方的国家去欢庆民族节日。在节日中,中越两国的京族共同感受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促进了跨国民族间的认同,增强了友谊。京族哈节是中越双方京族交往互动的载体,它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共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国家大力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可以利用跨国民族文化的同源性和相似性,加强跨国民族的交流与合作,利用中国与泛北部湾东盟国家的民族亲缘关系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有利于发挥和平交往的优良传统,密切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关系。泛北部湾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自秦汉以来就建立了频繁的交往关系,泛北部湾地区文化上的众多相似性是双方长期交往与联系的结果。历史上和平交往的优良传统为今天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提供了借鉴与基础。交往在世界各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孤立地发展。“当今世界经济交往的全球化,使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多地相互依存。……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已成为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规划的提出正是中国与东南亚交往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体现。历史上泛北部湾地区的和平交流,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互相尊重、友好交往的体现。泛北部湾各国要充分发扬和平交往的历史传统,以历史上的交往传统为基石,进一步加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关系。

结语

泛北部湾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存在着诸多文化共性,这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奠定了历史基础。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发挥泛北部湾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优势、族缘优势推动泛北部湾的经济合作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