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从铸币业的发展看辽代经济的盛衰

2013-01-30

充当支付手段。而早期铸币大多为了纪念,晚期也只是补充宋钱的不足。

此外,作为传统的游牧国家,辽统治者从主观上对铸币业就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汉化过程中吸收汉文化的结果之一,也是贯彻"因俗而治"为妥善处理多民族关系而采取的一项措施。辽代民族关系比较复杂,燕云地区以汉人为多,北方牧区,以契丹为主,奚、汉、渤海人聚居杂处,辽统治者"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其"因俗"也包括了继承汉人钱币制度,大量使用汉钱。这一措施,除了客观上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辽代币制的多民族性和主观上辽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远见和大度。

纵观辽代200多年的历史,尽管铸币量极小,规模不大,但由于大量引进宋钱,严禁私铸,终辽一代并未发生严重的钱荒。直至辽末,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权利斗争加剧,生活奢侈腐化,再加上天灾人祸,道宗末,出现"经费浩穰,鼓铸仍旧,国用不给"的政局,[1](卷六○《食货志·下》)"天祚之世,更铸乾统、天庆二钱,而上下穷困,库无余积……寻禁民钱不得出境。"[1](卷六○《食货志·下》)因需大量钱货用于赈济灾民,虽频繁更铸,发行数量居辽代诸帝之最,但大多流入私人封建主手里,国库平民日渐穷困,财政入不敷出,最终导致经济崩溃,王朝覆灭。

【参考文献】

[1]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吴宗信,王瑞.林西县三道营子窖藏古钱[J].内蒙古文物考古,1982,(2):60-65.

[3]武玉辉.新发现"天赞通宝"钱[J].中国钱币,1991,(3):33-38.

[4]王刚.辽代铁钱铸造年代管见[J].内蒙古金融研究.1996,(2):8-11.

[5]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续文献通考[M].台北:万有文库版,1944.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革加末

@②原字革加曷

@③原字罚去下加厂内加剡

@④原字氵加昱

@⑤原字牛加角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

下一篇:风雨古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