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从就业导向看职业教育发展初探

2013-04-15

(2)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其树立创业意识

就业观念不到位是制约职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另一因素。部分学生(甚至家长)从入学就没把目标定位在技术工人的位置上,在学习中不去苦练技术功,毕业后不屑于到工人岗位就职,即使屈尊就业,也不专心工作,不安于现状,最终令企业失望。

针对这种“有业不就”的情况,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机构、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在学生中开展就业与择业的大讨论,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明确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就是好岗位、好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要教育学生摆正位置,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降低就业期望值、调整好就业心态,自觉主动地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和行业去就业、创业。

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要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使更多的谋业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使职业学校成为培养青年创业者的摇篮。创业教育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创业和善于创业的品格,以及主动搏击职业市场、面对困难不气馁、面对失败不低头的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寻找和创造工作岗位的能力,以实现由“等饭碗”变为“找饭碗”和“造饭碗”。

6.突出就业导向,建立并完善职业学校的周期评估制度

职业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早已建立了质量评估体系,每年都要进行质量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学校自督自查,有利于其逐步完善、发展、提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在评估内容和评价指标上,没有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策略、缺少对学生技能和就业跟踪调查的评价指标和办法;在评估人员的组成上,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教育管理人员(当地教育局)和同行教育专家(各职业学校的主管校长),而与学生就业、专业设置息息相关的行业、企业的技师、专家、老总却被排除在外;在评估态度上则不够严肃认真,对存在的问题往往是轻描淡写、敷衍了事,甚至走过场;在实际操作方式上则不够规范,没有建立起突击检查、抽查、评估、调研、经验交流、督促改进等一条龙的流水线机制,对评估出的问题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质性的调研和督进,等等。

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并完善职业学校的周期评估制度已势在必行。那么,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用哪些硬指标去衡量呢?这也是就业导向政策下的职业学校的评价标准问题。毫无疑问,应该体现“就业”。而体现“就业”就不能不从学生和用人机构的角度去考虑,评价标准自然也就离不开“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两方面:就业率包括当年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两项指标,就业质量包括起点工资高低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两项指标,其他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应主要以与这四项指标的相关程度来确定。

职业教育发展二十年来的实践也证明,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兼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与态度的毕业生,才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反之,只管教书不顾就业,“学生没有教师多”的怪状,只能使职业学校在恶性循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无法生存。

当然,职校毕业生就业是否充分,并不仅仅取决于职业教育本身,而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职业的构成以及就业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迫于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学校的生存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政策性选择,但它的提出,有利于职业教育明确方向与定位,培养具有过硬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准劳动者”。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