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从就业导向看职业教育发展初探

2013-04-15

【摘要】:就业导向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应从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指导、实施创业教育和完善评估制度等方面入手,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自适应之路。

在当前普通高中和高校大面积扩招、职业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并陷入办学困境的现状下,“以就业为导向”思想的明确提出,有利于我们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责,科学确定办学方向和教育模式,坚定抓好职业教育质量的信心。

“以就业为导向”,是对“以市场为导向”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在实践操作中必将引起各方面、各层次上的变革。在大批毕业生难找工作的今天,它的提出更具有现实意义,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政绩观,也是求真务实作风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一、就业导向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与定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即学校教育与社会用人需求之间的“零距离”、“零适应期”。为此,职业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及改革方向,抓紧课程改革的专项研究,主动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招生轻就业、重培养轻出口”的做法,努力构建起“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统筹协调、良性互动的机制。

二、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就业导向的发展思路

1.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就业后能否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变化,与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学校只有不断地调整服务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增加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造就业形势不好的旧专业,取消没有就业市场的老专业,使新旧专业相辅相成、合理搭配,才能适应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拓宽学校的发展空间,增强学校抵御职教改革带来风险的免疫力。

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时,职业学校要吸引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并同当地的劳务部门、人事部门长期合作,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当地政府起组织协调作用);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对各类毕业生的需求变化,力争建立起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人才预测及定期公告制度;然后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增、减、撤、并专业,确定现有专业招生的数量。真正做到“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缓解学校办学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零距离”。

2.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指根据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众多知识、能力要求中筛选出来并按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在筛选、组织课程内容时,必须以职业分析为前提、依据,教学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一方面保证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必需要求,同时兼顾职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现实。职业分析要从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分析、教学分析三个方面逐步展开,根据社会对技术人才规格的需求、对毕业生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来确定专业设置意向、培养目标与人才特色、课程内容与可行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