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课程体系改革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培养方案及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本文就高职两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双证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成败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和学生的认同。在高职高专院校倡导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并重的观念,有助于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职业基本技能、综合能力较强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双证”并重,将从根本上推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课程改革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核心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直接依存经济发展,直接为经济建设提供需要的人才资源,我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学改革。按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对社会变革的反映,无论表现在教育思想的更新,还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聚焦于课程的改革,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日益发展状大的高职教育应该抓住课程改革这个突破口,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适应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新世纪,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计算机、通讯、网络、自动化、电子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是当前人类社会中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面最广的先导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以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信息系统集成业和信息咨询服务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的发展。新世纪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信息产业将发展成为现代产业的带头产业,人类即将跨越工业时代进人信息时代。因此,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社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而且还产生一批新的职业岗位,勿庸置疑,信息及相关职业将成为未来最走俏的职业。
信息技术的人才需求将呈多元化、多层次趋势,表现在科学、工程、技术、管理、服务诸多方面。不仅需要从事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研发的人才,而且更需要把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在IT领域高职教育肩负着为信息产业及信息应用领域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任务,他们是这一领域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可以在相应的行业、专业担任软件工程师、程序设计员、系统开发工程师、网络管理员、项目经理、市场营销和技术服务等职,从事设计、测试、系统维护、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已取得丰顺成果,但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尚存在着系统偏差,这一系统偏差集中表现为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和距离,而导致这一偏差存在的直接原因是课程,本应由高职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则由于培养效果与市场实际需要的差距,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很难满足雇主的要求。其结果是在这一领域“有需求没人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在教育结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导致这一偏差的重要原因是课程模式的陈旧,因此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产业需求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是当务之急。
二、以能力为本位的双证课程改革
课程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在展开教育、教学等育人活动之前对育人方案的总体设计活动,它涉及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基本条件与教学管理等方面。
(一)双证课程体系改革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根据我国社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考虑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不同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产业(行业)需求为目标构建专业培养方案。
(二)双证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双证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及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为保证课程体系改革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双证课程设置的接轨原则即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应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同时将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方案中嵌人职业证书和部分企业证书的要求,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职业证书,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