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推动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

2013-04-15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是就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一切工作中重中之重,是核心中的核心。

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必将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就业指导及办学质量评价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高职学院的办学目的是为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第一,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几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来,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置,还是课程设置,还是以中专模式为主;第二,有些高职院校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后继投入严重不足等。要克服这些问题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就业导向要更加关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号,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过去一些职业学校是资源导向型,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办什么样的专业,导致一些职校的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就业市场,出现就业的结构性困难。近几年的实践也证明。每个发展迅速、深受欢迎的职校必定有满足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

二、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一)教学内容建设

局限在某一狭隘的岗位技能范围内的课程,构建不了学生持续发展的通道。就业导向强调给予学生宽泛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一般性认知技能,使学生有更大的柔性去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和变化,并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同时,扩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满足学生未来从事多个相关职业领域的需求。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着眼点,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所制订的综合能力表,构建成新的课程体系。按照层层分解的子能力要素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再按课程规律把相关内容有机衔接。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中。不一定追求学科的完整性,但内容的取舍要遵循教学规律。知识结构有序可循,知识的综合具有有机性和相融性,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呼应,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组合知识,确定基本内容。内容中应明确课程中主要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结果,教师不引导学生过多地探究“为什么”,而是使他们懂得“是什么、怎么做”。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正确运用方法进行操作。或是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不能忽略“两课”教育。在往年的就业推荐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往往与学生在校教育中没有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有关。所以,我们在强调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和欢迎,提高毕业生的社会声誉和整体社会形象。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历来是学校建设和教改工作的重要环节,有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也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应紧紧围绕“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展开,形成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群体。我们应该通过内部培养和外来引进两种途径,充实主讲教师队伍,为主讲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的环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提高他们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每年安排一定活动经费,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形成活跃、稳定、高水平的教学力量梯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就业导向要求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如行为导向教学法,即要求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行动者,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授课。完善高职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师教案、实验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网上资源的建设,方便学生在网络中的自主学习。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只有通过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把各项教学活动落实到实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知名度。

(四)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高专教材建设中仍然存在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匮乏、编写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与鼓励、教材出版与发行中的利益驱动导致高职高专教材出版的短期行为、教材编写与出版组织的主体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已版的高职高专教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还不能满足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的需要。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应采取如下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