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从“布朗运动”到“磁化”-建构“校外德育场”育人模式初探

2013-02-14

3.有利于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对于一个特定的教育目标,有时通过家庭教育或社会教育的方式不能顺利实施,通过学校教育却能实现,同样,有时学校教育不能顺利实施,通过家庭教育或社会教育却能实现,三种教育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建立教育场,可以实现三种教育的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别和多渠道一致的效应,取得较好的整体教育效果。

4.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间的信息交流

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密切配合,重要的条件之一,是建立交流多种信息的传输通道,为多方面的信息的交流、反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有利于信息的传输。学校通过教育场及时掌握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表现、动向,就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家庭与社会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也需要通过教育场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等等。校外教育场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搭建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从而有利于它们之间信息的交流。

5、有利于校外德育资源整合

校外教育场的建立,有利于充分挖掘、开发、利用社会(社区)的德育资源,即社会上所具有的能用作德育人力的、物力的、精神的资源,这些资源中有的是潜在的,有可能成为现实的德育资源,但当它还是潜在状态时,有待于人们的挖掘、开发,而后加以利用。在社会上一些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部队等,本来没有表现出德育功能,但通过校外教育场建立,可以使这些机构、单位等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如开发、利用革命遗址、历史文物、纪念场馆、重点建设工程等设施,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与工厂、农村、部队挂钩,建立劳动、军训、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利用社区文化娱乐设施、体育场(馆)作为课外文体活动基地等。

需要说明的是:①建立校外德育场,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磁化”,它不是从教育者的设计和控制开始,以权威者的身份对受教育者实施种种约束,并不是说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恰恰相反,校外德育场的建立,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培养能力的平台,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切身体验,真正对教育者所传递的品德内容有所理解,有所体悟,有所内化,将外在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品德言行。如“学生模拟法庭”,其组成人员(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甚至是“犯罪嫌疑人”)都是由学生扮演的,他们通过“庭审”活动,了解、掌握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制意识,同时,他们的组织能力、演讲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②建立校外德育场,并不是说学校的教育不重要,削弱学校教育的作用。实际上,学校在校外教育场中占有领导和指导工作的地位。这样才能使校外教育场有正确的工作目的及发展方向,有科学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充分发挥校外德育场培养青少年的作用。③建立校外德育场,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涉及的家庭社会,涉及到政府许多部门。因而学校要善于“借力”,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在办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等方面的职能。有了政府的支持,教育上的很多事情,就比较容易做到。

参考文献:

① 缪建东 徐亚莲《中学教育力量整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月  115

②转引自《外国教育史》(下册)〔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年8月  388

③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 1993年8月  76

④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 597

⑤班华《现代德育论》(第二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年2月188

⑥李明义《中小学生心理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7年8月  21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234

⑧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0年 124

⑨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25。

⑩《颜氏家训·序致》

11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4月 409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