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探索

2013-02-09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内容提要: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班级的人际关系问题、公平问题、资信问题。作为教育者应具备较高素质,切实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班级管理;人际关系;公平;资信。

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益,使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应追求的理想目标。怎样才能实现理想中的班级管理模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班级管理中的人际关系

班级管理就是人的管理,管理人尤其是管理好人前提是了解人。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所处的“位置”及任课老师评价都应非常透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协调好人际关系,从而实现优化管理。

目前,班级内的人际关系现状如下:在老师和学生的眼中,班级中的学生可分为三类:人缘型,中间型,嫌弃型。他们都有自己本质特点,表现如下。

人缘型学生的特点:(1)表里如一的健康人格;(2)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3)健壮的体魄;(4)优异的成绩;(5)较强的工作能力;(6)良好的品德等一系列的特点。这些学生大多都有良好的家庭背景,生活目标明确,有主见,有坚强的意志,善于自我观察,自我解剖。

中间型的学生特点:(1)渴求进步,但又害怕困难。这些孩子普遍有较好“天姿”,也追求进步,但意志薄弱,遇事犹豫不决,做事“虎头蛇尾。”(2)满足现状,努力程度不够,有少数中间型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水平不高,(即自信心差),不能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研究表明,这些学生一般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他们疼爱有加,过分依赖父母,自立自强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这类学生占班级绝大多数。固而帮助这类学生搞好人际关系,对管理好班级工作有决定性意义。

嫌弃型学生特点:(1)学习意识不浓,成绩差,具有攻击性行为。(2)品行不良,难以与人相处。这类学生一般不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最主要原因是品行不良。他们经常被冷眼相待,自尊心、自信心不强,被人们忽略。这类学生虽不多,但教育不当,对管理班级来说是一大障碍。改善好他们的人际关系,具有特别意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确立“以生为本”思想,充分调动每一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做法如下:

对待人缘型的学生:既要肯定长处和优点,让他们充满信心不断进取,还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有缺点和不足,不过平时被自己的长处所掩盖。从而让他们保持清醒头脑,克服不足、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不断完善自己,另外还要求他们主动接触其他同学,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搞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对待中间型的学生:首先,合理安排他们工作,让他们自己发觉自身的价值,帮他们树立信心、志向。因而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性格,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参加,自觉自愿地接触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协调他们的人际关系。

对待嫌弃型学生:大部分人们认为,他们与班集体距离较远,对待师生的关怀有拒绝和抵触情绪,处于破罐破摔的状态中,自尊的脆弱。帮助他们搞好人际关系,(1)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讽刺挖苦他们。(2)要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对自己一方面的特长,挽救他们各方面的发挥,从而鼓起勇气,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这样这类学生与老师和学生的距离缩小。

怎样才能建构起班级人际关系,而且要达到最优化呢?具体有如下方法:

(1)情境熏陶法。情境对班级人际关系改善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下边的问题:加强班级内的学风、班风建设,使班内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凝聚能力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协调人际关系有不可替代作用。

(2)实践锻炼法。实践对学生来说,即包括课堂内也包括课堂外的。首先,在课堂学习中,建构集体性学习模式,受传统地师生单向交流影响,尽管有些教育者曾做过相当大努力,力图打破旧模式,但都跑不出传统思想怪圈,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事实证明上述师生关系不得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妨碍人际关系建构。因而课堂上也应采取集体式学习,我曾在课堂上采取前后四人一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当然这种模式可灵活多变,先采取水平相当原则,再采取优差结合原则,每节课10分钟时间集体学习。这样有利于同学间交往,改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嫌弃型学生民主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而且也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次,开展课外活动,这种方式一般都是分小组进行,增进了团结,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师生间、生生间感情,促进了人际关系形成。

(3)心理教育法。影响班级人际关系形成的因素很多,但来自学生本身心理方面是最关键因素,不少学生在交往上存在心理障碍,尤其是嫌弃型学生,要么自卑退缩,要么过火失态。因而初中政治专门设置一学年心理知识教育课。当然这只是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中吸收教训,身体力行,切实体现良好人际关系,给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的便捷和快乐。使每位同学能有一种良好心态处理一切,为班级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班级管理中的公平问题

班级管理能否从公平的角度进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然而现在中小学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有以下几方面:

1、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班级对学生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按照社会要求对个体的社会同一性的教化,定向和控制,其功能的作用方式是对学生施以环境和教育的外部影响。班级对学生的个性功能表现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水平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社会化影响为媒体,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班级管理的任务之一就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化并不排斥,统一性并不排斥个体的自由发展,一个真正社会化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社会化功能,而且也是个性化过程,而目前的现状过分强调班级管理中的社会化功能,忽视了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这也即管的过严过死的管理主义。这种管理主义对学生的危害表现为:(1)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活动中,过分强调“听话”和“遵守纪律”,把班主任在班级中地位、权力绝对化。(2)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因为它所强调一种简单的规范和服从,而不是一种个性和主动,强调同一性,步调一致,所以这种管理主义不能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装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3)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为它强调的是标准化,模式化和整体划一,对学生来说,是失去 一部分发展的机会,是对学生内在潜能的遏制,实际上造成学生发展的不公平。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使社会化和个性达到和谐的统一。从公平的角度来讲,班级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让所有的学生认识到在班级体都是平等的,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