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关键词:工科院校 应用型人才 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评价标准也要与时俱进。除了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团队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外,发散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超的操作技能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更成为衡量现代应用型人才标准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观,应用科学技术方法论,具体探讨了培养新时期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措施与途径。
所谓工科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较强的调研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技术的操作技能与相关技术综合能力,并善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的人才。工科应用型人才与工科研究型人才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创新的内容与创新的方式上。应用型人才不仅能掌握和应用最新技术运转设备,而且能改革、改造和创新技术,在同样的投入下获取更大的成效;而研究型人才则侧重于新设备的研制。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今天,人类正面临着历史上从未要求过的巨变与革新。教育,尤其是工科院校的教育,如何利用已有的资源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工科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加入WTO后,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教育经费的短缺这一“两难”问题日益明显,而我国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技能”的做法,更是培养合格人才的瓶颈。因此,如何尽最大可能利用已有的资源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竞争潜能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这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研究重点。笔者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设想:
1.在某些学科中进行试点,增加“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在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敢于怀疑、勇于挑战”的思想。
2.有条件的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同时提供一些课题或研究项目让学生选择。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可以学习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的模式,为选择课题的学生配备导师(指导教师)。此举在我国推行,既能弥补和完善我国应用型工科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即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他们从应试教育“熟知”的教学方法环境中,逐渐转向追求“真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又能促进一些长期从事纯理论与应试式教学的“经师”,努力成为具有实际操作经验与能力,知识与技能不断更新的“真师”。
为了研究工作能顺利地进行,作者以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为指导思想,拟订了一个适合工科应用型人才选择课题、研究、创新的实施方案。具体操作过程可以5)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科研的起点
科研的起点是什么?传统的观点认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实验,亚里士多德与牛顿均认同认识源于实践的基本命题。但是,实践证明,观察实验并不是科研的唯一起点。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因为,提出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理论,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更有可能产生科学上的革命。
第二步:掌握问题的实质
当我们确定问题是科研的起点这一大前提后,还必须掌握问题的实质。通常可以从科学与常识、科学与伪科学等方面考察问题的实质。科学与常识——科学问题是通过对科学的背景知识进行了认真的思索和分析后提出来的,这种认识上的进展,已经构成了“科学发现的可能性”。而常识问题有可能只是浅显无知的提问,但也有可能会引出科学问题。因此,对后者应该辩证地对待。
科学与伪科学——科学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实践检验的。因此,它具有真实的特征。然而,在现实中也存在着伪科学问题。所谓伪科学,是指用已有的经典理论和技术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既不能依靠逻辑推理又不能单凭经验回答的问题。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分析,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存在着历史的、辩证的和发展的关系。当某个问题被提出来时,解决问题的现有理论背景、技术水平、实验及检验的设备和手段,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