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论立足应用能力培养高职语文课改之本

2013-01-18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论立足应用能力培养高职语文课改之本

[论文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改革;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对策

[论文摘要]高职校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为使技术人才能适应社会、市场、企业需要,高职语文教学应以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本位,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从职和交际需要的读、写、听、说能力,尤其侧重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语文教学定位

语文的本质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曾经有过很多的争议,并且持续过很长时间。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魔力下,我们曾一厢情愿的简单地把语文的本质归结为工具性,在课堂上紧紧围绕基本知识、应试作文展开教学。当我们发现学生越来越不会说,越来越不会写时,当大众发出“语文误尽天下苍生”的呐喊时,我们才真正意识到人文性是应该存在却被忘却的一面。因此,在2003年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重新定位语文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目前,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校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虽然刚出台,但配套教材还没出版。面对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文化课的语文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作好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角色呢?我们能否套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呢?高职语文教学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呢?这些问题都一直未能解决,高职语文教学也就处于较为混乱的局面。

语言是一门工具,我们每个人都要运用这一工具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语文并不是学习和研究语言,而是教会学生在掌握一定语言的基础上,去更好地运用语言。语文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语言都有一定的思想内涵,语文教学并不是研究这些语言的意义,那应该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语文课不是政治课,关注学生人文思想和道德品质,那是政治课内容。虽然在语文教学中也会体现出人文性的内容,那只是辅助性的。语文教学不应该把人文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过去这种做法曾经有专家和学者毫不客气的批判,说语文教学是“荒了自己的田,去耕别人的地”。

高职校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为使技术人才能适应社会、市场、企业需要,高职语文教学应以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本位,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从职和交际需要的读、写、听、说能力,尤其侧重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因势利导,依托生动的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审美教育,尤其侧重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其实这一观点,在多年前叶圣陶曾提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从根本上说,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高职语文教学应体现出职业教育特色,立足对学生口语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语文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