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二三十年代的平民教育运动

2013-01-17

平民教育的对象是平民。按平教会的解释,“只要是中华民国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都叫做平民”,“除文盲,作新民”则是平教运动贯穿始终的宗旨,综观之,在评价平民教育运动时值得注意.

其一,平教运动是“教育救国”思想指导下的改良主义教育运动.平教运动的倡孕者们认为:中国深受列强的侵略和军阀的摧残,社会经济凋敝,.民生痛苦,其真正原因是“由于平民知识太缺乏”。对外不知如何抵抗列强,对内不知何以铲除国贼,只有俯首帖耳,任人宰割。务农的不知选种、防虫和施肥,致使“岁岁歉收,民食不足,乞贩外人,贻羞世界!做工的不知科学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经商的不懂价格和市场规律”.“要是还想补此支离破碎的局面,建设灿烂光华的国家,惟有设法促进多数平民觉悟的一途是开展平民教育运动”艺310平教倡导者们认为,在社会不良制度未改变以前,教育能够担负起支配国家前途,改造社会的责任。这种教育救国的主张,己经被近代中国的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但是,平教倡导者们的实践反映了国难当头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与救亡图存的社会改革理想。

其二,平教运动是以乡村改良为中心的乡村建设运动.平教运动的倡导者们把力量集中到乡村改造这一途径上,冀图通过乡村改造建设推动整个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再造,摆脱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及封建主义剥削,这个出发点原本不错,可在如何改造乡村、建设乡村这一点上,平教运动的领导者却走入迷悄:虽然认识到造成中国危局的根本问题,但却不是从解决根本问题着手。这首先是因为平教会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它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资本靠帝国主义捐助,实验需要封建势力认可,这种本身的n限性,使他们不敢提出反帝反封建而一昧地跑到乡间搞所谓平民教育运动,希望通过点滴的改良成绩来感化统治者,进而达到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改革建立的目的;二是他们不满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压迫,又不愿走共产党的土地革命之路,惟一的一条路只有改良主义,他们希图借助于改良的平教运动来壮大自己的声威,达到其目的.在一个充满暴力和战争的年代,平教运动者从事的却是理性的改良,这是注定要失败的。

其三,平教运动是主张教育平等的全民教育运动.平教运动倡琴者希图通过平民学校“将社会上各种阶级的人容纳一室,共读共写,使他们彼此间感情有交互融洽机会”,来调和阶级矛盾,并将其作为“社会的融剂”.处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农民对这种“乌托邦”式的“设计会”是冷眼相看的,因为农民的社会地位和阶级感情决不会因这样的“设计会”而改变。

需要指出的是,在兴办教育的过程中,一些.乡村建设者提出了不少值得重视的乡村教育思想,如乡村教育必须适合中国的乡村需要,既不能照搬欧美模式,也不能再步城市教育的后尘,走“为教育而教育,与社会需要完全脱节”的死路,乡村教育的目的是为乡村建设培养人才,以解决农村的基本问题;,乡村教育必须与改良农业泼展经济相结合,实行“富教合一主义”,以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普及教育才有可能;再如,乡村教育的重点是要扫除文盲,尤其是儿童和青壮年文盲,因为前者是义务教育的对象,而后者是乡村建设的中坚等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于今日看来,虽因其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论”的必须以及当时.国内国际环境的影响,有着诸多缺陷,终昙花一现,归于失败,但其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创下的伟绩和其爱国主义的“内核”以及平教工作者重民爱民无私奉献的精神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光辉的一页.当今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指引下,平民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但各种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村的教育问题却接踵而来,似乎积弊己深。回首历史,我们又能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呢?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