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析广西“新民团”与国民基础教育运动——以识字教学为中心

2013-01-17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探析广西“新民团”与国民基础教育运动——以识字教学为中心

[论文关键词]广西;新民团;国民基础教育运动;识字教学

[论文摘要]从1930年到1940年,新桂系在广西大规模编练“新民团”,使之成为独具特色、功能齐全的民众组织。新民团组织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开展识字教学。由于组织严密、纪律性强、与行政机构及学校紧密配合,广西当局利用民团组织普及国民基础教育成效显著,文盲率大幅度下降。新民团的识字教学模式及其成绩在教育史上值得研究。

从1930年秋天开始,新桂系在广西大规模地征编训练民团,并把民团组织与省、县、乡(镇)、村(街)各级行政机构结合起来,利用民团建构政权体系、扩充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普及教育,使新桂系的实力显著增强,广西也迅速成为国内外瞩目的“模范省”。由于新桂系编练的民团是广西全体适龄壮丁义务参加的组织,团兵不脱离生产、受过多方面的训练,并且功能超出军事范围,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它被称为“新民团”。据广西省政府统计,从1930年冬到1937年2月,广西共训练了158万以上的壮丁。加上抗战时期训练的壮丁,广西民团的规模在两百万以上。1940年6月,根据国民政府的规定,广西的民团制度被废除,各县壮丁编组国民兵团。

20世纪30年代以前,广西教育十分落后,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迅速改变落后面貌,广西当局利用民团制度推动识字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这一做法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广西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的兴起及新民团组织的相关法律地位

中国的新式教育在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才获得显著发展。由于人才不足、经验缺乏,加上当权者的不重视及人民的普遍贫困状态,新式教育举步维艰、发展缓慢,面临种种困难,并带来了严重后果。有人指出:欧美日各国,每100人平均有96人能读书识字,而我国每100人至少有80人不识字。“因为不识字,所以无智识;因为无智识,所以贫穷、混乱、衰弱。一人如是,一地方一省如是,一国亦如是,以致酿成今日要亡国的危险。广西教育落后的状况更为明显。有人指出:由于地处边睡,交通不便,加上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广西文化落后,全省1 300万人口中,不识字的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据1933年调查,广西全省共有各类学校12 777所,学生574 144人,其中初级小学的学生仅占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约4户才有一个小学生;24个小学生中才有一人升入中学,480人中才有一个中学生,96户中才有一个中学生;大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为了改变落后状况,使教育服务于各项建设,20世纪30年代,广西教育界掀起了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

国民基础教育运动指1933-1940年广西以儿童和成人为普及对象的全省性基础教育运动,它是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对初等教育的一种改革和创新。这一运动之所以发韧于广西,首先是由于当时广西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决定的。用这一运动的倡导者雷沛鸿的话说,“就是因为本省具备着它所需要的主观的客观的条件关系”。“这是由于本省所具有的社会条件,这又是由于本省所具有的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