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关学术期刊时效性探析——以学术期刊稿件时滞问题为例

2013-01-15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有关学术期刊时效性探析——以学术期刊稿件时滞问题为例

论文关键词:学术期刊;时效性;信息传播速度;稿件时滞

论文摘要:期刊信息传播速度在一定时间内会影响期刊学术稿件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即时效果,即时效性。从长远角度看,较强的时效性会给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带来良性循环。在强化时效意识的基础上,缩短稿件时滞,加快审稿流程,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传播速度,努力强化学术期刊的时效性便显得十分重要,其最终目的是吸纳优秀稿件,扩大期刊影响,有效发挥学术期刊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进步提供服务的作用。

信息的时效性是信息的效用依赖于时间并有一定的期限,其价值的大小与提供信息的时间密切相关。信息一经形成,所提供的速度越快,时间越早,其实现价值越大。学术期刊的时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对期刊的质量提升有着直接影响,期刊学术成果传播速度快,对期刊稿件的被引和他引等影响因子均有积极影响,以快速实现社会效益,并且带来期刊稿件时效性与期刊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

一、强化学术期刊时效的必要性

在当今信息时代,谁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谁就把握了成功的主动权,谁就会在自己的业务领域优先获得信息的补充、完善,在不断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获得最大范围的信息给养。学术期刊所载的信息,具有创新性、研究性、独创性的特点,一经发布会产生期刊信息独特的社会价值。因此探讨学术期刊的信息传播速度、增强期刊的时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一,从期刊社会价值来讲,学术期刊是科学技术创新工程和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推动科技研究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学术期刊的水平和发展。学术期刊作为科学发展的主要载体,给科学工作者提供全面了解所研究问题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等等信息,从前人的工作中汲取“营养”。学术创新的发明和研究,其社会价值和现实价值就是突出在“创”和“新”上,对于创新的研究成果谁最早发表谁就具有了首发权。同样的一项研究有多个科学工作者在同时研究开发,那么研究结果的首发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充分显示了学术期刊学术成果的快速及时发表,即时效性的重要意义所在。

第二,对学术期刊来讲,刊物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像新闻报道那样注重报道的时间性。尤其要及时快速报道重大科学研究突破和成果,抢独家学术新闻。很多作者愿意将自己的论文寄往国外,其中原因之一是国外的期刊出版周期短,文章发表及时。以最快的速度传播作者研究的学术最新成果、最新研究动态,会在学界和社会获得最早的反响和讨论,会引领相关专业科技人员在该领域的研究向深度发展,充分体现该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实效价值。与此同时,加快稿件信息传播速度,对期刊文章的转摘率、他引和被引等引用率都有积极影响,其结果会扩大期刊影响,会吸引好稿件投向刊物,最终带来传播速度与期刊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

期刊发表稿件迅速及时、信息传播速度快,会给作者和读者一个期刊工作不拖沓、讲效率的良好印象,从而引发作者投稿热情,会吸纳更多优秀稿件。与此同时,优秀稿件又会激发编辑主体的审稿热情,加快流程速度,避免由于稿件时滞而导致优质稿件转移和流失的现象,对期刊质量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第三,稿件是期刊的基础资源,优秀的稿件支撑着期刊的发展壮大。作者的稿件一旦投到某刊物,都会期望自己的学术成果较快得到发表。因为它关涉到作者学术成果的最快传播,也关涉到学术观点的主动权和首发权,这样可以避免信息贬值,从而引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另外,一些作者由于申请科研课题、评定职称或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需要,也同样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早日刊发。

二、出版时滞是影响期刊时效的主要因素

对于学术期刊来讲,避免稿件时滞是期刊发展的重要课题。

稿件时滞是指自作者投稿到编辑部登记之日起,一直到稿件的刊出时间的区间,时滞通常以月为单位。众所周知,一项科学发明或技术成果,以正式刊物的刊出方为公认。不同的人都在研究同一课题时,最后是以谁的成果首先在刊物上登出,谁便占有成果的所有权。因此刊物的时滞成为评定一个刊物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篇稿件从收稿到最后刊发,编辑部需要稿件登记、编辑择稿、送专家审稿、编辑部三审、退作者修改、排版、校对、印刷、出刊等一系列正常运作程序,这段时间属于必要稿件时滞。除了稿件正常运作所必需的时间外,还有一些外在因素直接影响到稿件的时滞,如在编辑选择、送审专家、三审稿件以及作者修改稿件等环节中,出现主观不及时或没按规定时间完成等情况,这段时间属于不必要稿件时滞。按国家科委颁布的“国科发信字【1994】148号文件《科技期刊学术类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中规定平均报道时差为9.33个月[3156。根据这一文件精神,《中国医药卫生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在稿件时差要求上规定平均半月刊5-7个月;月刊6~8个月;双月刊7~9个月;季刊8~10个月。[6]目前,学术期刊根据稿件流程所需要的时间,一般对时差要求均在这一范围内。如果时滞过长,往往就会出现下列情况:1、作者由于等待时间过久而将稿件转为他投;2、影响稿件转摘、被引、他引的机会;3、影响学术成果和期刊的社会效益;4、长此以往最终影响的是期刊的整体质量。为解决因时滞而对传播速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找出产生不必要时滞的成因,结合实践寻求改进思路,这对强化期刊时效,提升期刊的整体质量有积极作用。

(一)期刊稿源丰富,稿件需要排队待发。一些期刊尤其是专业期刊,目前稿源较丰富。来自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部门的信息显示,目前仅上海从事人文学科研究的就有1.6万人,一年需要发表论文数量超过2.1万篇,要挤上期刊版面似乎难上加难。[7]在此情况下,期刊编辑部一方面筛选出优质稿件优先刊发,以保证期刊的质量;另一方面对一般性可发表的稿件则需要按来稿时间顺序排队待发,这就造成时滞。还有些期刊印张较少,载稿量较少,加之稿源相对较多,因此造成稿件待发时间过长,延长稿件时滞。

(二)缺乏对学术期刊时效性的应有重视。有错误观点认为,学术期刊所载稿件是学术文章,时效性不强,刊发时间早点晚点都无大碍。这种“学术稿件无时效”的错误观念误导了一些编辑的思想和工作方式,在收到稿件后不急于处理、不急于送审,更不急于编辑加工,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衔接不畅,导致发稿时间整体后移,无形中影响了稿件的流程时间。

(三)外审专家审稿时间过长。期刊编辑部通常规定给学界专家送审稿件的时间一般为20天左右,即使送外地专家审稿一般也要求在30天左右回稿。绝大部分审稿专家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按期返回。但是有一部分审稿专家由于位居学校或科研机构的学科前沿地位,忙于自己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加之个别专家担当行政职务,忙于公务,有时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稿,忙起来甚至就忘掉审稿事宜,因此贻误了稿件的流程时间。

(四)编辑部三审时间不紧凑。期刊编辑部一般实施稿件三审制。外审专家审回稿件后,对于可刊发稿件一般在较快时间内进入编辑部的三审流程,三审意见连同外审修改意见一并返还作者修改。如果在三审环节中衔接不紧凑,哪一环节出现滞留,在审稿流程中就会出现阶段性停滞,严重影响稿件整体流通速度。

(五)退修稿件返回速度慢。编辑部需要作者修改的稿件,作者一般接到退修稿件通知后都会很重视,并在较短时间内修改稿件后返回编辑部。可一部分修改难度较大的稿件,如论点要深入思考、结构要作大调整等,作者修改时间就会较长;还有些作者由于忙于其他事物,拖延了修改时间,导致时滞。

(六)期刊易被忽视的内容滞后。期刊的封二、封三、补白等内容往往容易被疏忽,待期刊内文编校工作都完备了才开始着手这些内容的制作编排,这就造成由于等待所有内容配齐而带来的不必要时滞。

三、强化学术期刊稿件时效性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