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关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导入

2013-01-11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有关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导入

论文摘要:文章从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入手,强调了中西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明确了语言学习中跨文化意识导入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语言学习;跨文化意识导入;跨文化交际

1为何要将“跨文化意识”导入英语教学

1.1词汇与文化词语、词组、习语、谚语等是每个民族语言、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体现了该语言群体的文化环境、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整天与雪为伍,在他们的语言中竟有二十多个词语描述不同的“雪”。同样美语中有大量的词指代“汽车”,反映了“生活在轮子上的”国家的民族特点。汉语中“梅松、荷、竹”等词语除了简单的字面以外,都含有丰富的文化涵义,没有相应的汉民族文化知识,很难理解它们的联想意义是用于称颂人高尚的品格。因此在学习词语时不仅要掌握字面意义,更要了解内涵意义,包括词义的褒贬。如:asmallman并不等于“小人”,因为前者没有色彩,只是从形体上说个头矮,而后者有色彩,它的意义完全不在形体上,而是在品格上,相当于abaseormanperson,在古代还有apersonoflowposition之意。

1-2文化与言语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对特定人说出特定的话,这就是语用中的“得体”,如何做到得体,是语用学的研究目标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常出现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guistie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failure),前者指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而后者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语用错误,涉及到哪些话该讲,哪些不该讲。英国人见面打招呼常用“lovelyweather,isntit?”或“hello/goodmorning”等等,中国人见面寒喧语是“吃饭了吗?”“你要到哪去?“最近在忙什么?”等等,问者并非真的要探究这些问题,如果将它们直译为:Whereareyougoing?Haveyoueatenyourmeal?Whatareyoubusywith?不仅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反而会伤害对方的感情。西方文化除了允许人们随便谈天气,还可以谈论工作,业余爱好,新闻事件等,但有些话题则受限较多,如谈论个人年龄、收入、政治态度、宗教信仰、婚姻等。不同文化确实存在差异,如英语国家的人较自由、公开地谈论女性的身孕,怀孕的女性本人也可以向异性直言,而在中国就不太适合,尤其是向异性谈论。所以学习语言时要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进行交际时,要知道什么是符合语言形式规则的,更要知道什么是符合文化约定的,是文化所认可和接受的。

2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