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职业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究

2012-12-24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职业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究

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推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策略,力求稳步提升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导向;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职业导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2009年3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由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院(系)具体组织实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高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职业导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存在的困惑和难题。职业导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必然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职业导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业难的问题是大学生面对的亟须解决的问题,职业导向应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发展和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职业导向目标的重要途径。职业导向目标要求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具备就业必须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能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创新的载体等优势,促进职业导向目标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职业导向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明显的叠合。

二、基于职业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思想理念问题突出。

1.就业理想目标的缺乏: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没有前进的动力和期望,不是主动利用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就业平台,积极准备材料并参加供需见面会,而是过多依赖父母和社会关系,坐享其成,甚至部分学生因害怕激烈的竞争,放弃自己的职业理想抱负,刚大学毕业就成为失业人员。

2.就业价值取向的功利性:由于受到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率优先的价值导向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呈现明显的功利化,盲目选择大城市、大公司、机关事业单位等酬薪和待遇高的地方就业,以物质的多寡作为衡量职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标准,片面地强调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脱离开来。

3.就业诚信意识的淡薄: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大学生企图通过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方式获得就业单位的认可和赞同,出现严重的诚信意识危机。比如,虚假填写学习成绩、伪造荣誉证书、更改个人履历等。同时,部分学生在签约后随意违约或毁约,不履行协议或合同,缺乏应有的诚信意识,影响正常的就业市场秩序。

4.就业心理问题的复杂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出现紧张、焦虑、自卑、怯懦、自负、依赖、攀比、急功近利、虚荣、冷漠、失落等负面情绪,失去健康稳定的就业心态,严重影响和阻碍大学生正常的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教育导向缺失。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教育不够重视,组织保障体系不健全,对于就业教育往往更多地流于形式,在外界的压力下被动地开展工作,缺乏对就业教育工作的准确定位,忽视就业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推动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重要意义,无法满足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迫切需求,无法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这主要表现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足,缺乏了解就业工作业务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专业队伍,无法满足就业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就业指导课程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课程内容偏重单一的择业技巧,忽视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课程形式不规范,缺乏个性化指导,课程设置不科学,没有将课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主要授课对象是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途径单一,信息传递局限于网络、广告和供需见面会等。

(三)大学生就业教育合力不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比较薄弱,大学生就业教育合力明显不足,目前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工作主要是归属于学校,由学校来负责完成,欠缺政府、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没有创建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外界环境和氛围,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实质性举措欠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大学生就业教育合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动机和动力缺乏、学校就业教育合力体系的缺乏、政府推进大学生就业政策举措缺乏、社会容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缺乏、家庭开展就业教育意识缺乏等。大学生就业教育合力的不足,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欠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无法解决。

三、基于职业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思考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大学生就业思想理念教育。各高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中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精神支柱,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思想理念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成才观,引导大学生客观公正地认知自我和社会,科学进行就业定位,将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相结合,将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结合,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投入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锤炼自己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高校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j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的诚信意识教育,将诚信作为重要的内容,始终贯穿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中,为诚信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课程、就业心理讲座、心理咨询门诊等多种举措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压力,消除就业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实现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状态,为成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高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际,努力优化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丰富和创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就业政策、职业素养、求职技巧、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为实现大学生就业服务。优化就业指导课载体,通过丰富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采用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法、视像教学法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了解职业规划和求职技能技巧等;优化专业课载体,深化学生的专业认知,引导大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自我发展方向;优化社会实践载体,建立相对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积极组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调研实习、挂职锻炼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价值,锤炼意志,深化对社会发展形势、就业趋势和专业发展前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