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语言教学的发展与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重构试论
论文关键词:语言教学 素质重构 途径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以语言应用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发展方向。这从客观上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素质重构,包括依托学科内容调整知识结构、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沟通能力实现角色转变等。素质重构的重要保障是长效、全面、立体的培训机制,根本途径则在于培育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师素质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为语言类科目,英语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良好的品德修养、过硬的语言素养、多元的知识结构、娴熟的教学技能。但是,随着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及其带来的教学理论的变革,大学英语课程从教学环境到教学平台、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鉴于此,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对大学英语教师素质重构的切入点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
从以客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行为主义,到以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可谓是颠覆性的。行为主义认为:语言是一种习惯,语言学习就是通过机械性语言操练等强化方式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被看作语言知识的灌输对象。与此相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简单传递,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获得。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建构主义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互动和协作关系以及学习者的能动性和参与性;学生被看作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二、大学英语教师素质重构的内容和目标
语言学习理论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学习行为的认识,而且指导着具体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实践。建构主义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吻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作为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在教学目标的转变、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教学模式的变革等方面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以下将结合建构主义的具体理论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探讨大学英语教师素质重构的切入点。
1.知识结构的调整:以学科内容为依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转变“为语言而学语言”的观念,变“学习英语”为“用英语学习”。《课程要求》针对课程设置指出: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此外,随着中小学阶段基础英语教学的不断加强,大学英语课程对基础英语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愈加严重。要从根本上改变由此导致的大学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懈怠状态,需从大学英语课程的重新定位着手。
刘润清先生指出:“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1]从国内外的教学实践来看,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日渐清晰的趋势。国内很多高水平大学都在致力于全英语课程的建设,仅以复旦大学为例,2009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全英语课程达101门。依托式语言教学同时传授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语言教学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开展,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借助目标语获取学科知识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目标语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