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简析对话教学理念在视唱课堂中渗透
[论文摘要]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学实践探索中形成、发展的形态和理念。视唱——看谱即唱,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基础技能训练中居于重要地位,训练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演唱、奏演或音乐创作实践中的表现能力。对话教学理念在视唱教学实践中的合理渗透运用,将对该课程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对话教学 音乐听觉 视唱课堂 渗透
对话教学理念源自于近些年国家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研究,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教改理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张增田先生在该领域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在已发表的系列论述中可以看出,他从对话教学的概念确立到内涵的思辨性解读、从理论的论证研究到实践的探索推广,都给予了莫大的热情关注和努力付出。最终将对话教学理念确立为一种内涵为“包括师生的互动交流与沟通、人与文本的相互理解或解读以及教学过程中以一贯之的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关爱”[①]的教学形态。视唱是一种综合的技能,属于音乐听觉培养的范畴,以看谱唱曲为特征,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基础技能训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科学的训练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演唱、演奏或音乐创作实践中的表现能力,并对该课程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对话因素在调式听觉能力训练中的渗透
相对听觉是音乐听觉的一种,与绝对听觉相对应。这一概念源于西方音乐识谱中唱名法的分类即固定调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根据王光耀教授《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的论述,相对听觉包括首调唱名法听觉类型和固定调唱名法中以标准音或其他依据音才能感知准确音高的听觉类型。无论采取哪一种唱名法,两者都涉及一个共同点——围绕调式听觉进行训练。
调式听觉即在调式中建立音高与唱名的对应关系,包括调式中各音之间的倾向性、稳定性及距离感。换句话说,就是调式中的各音,在音的属性上如何围绕主音运动。调式听觉训练是视唱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音高感的建立,在视唱练耳听觉体系中处于瓶颈位置。对话理念渗透入视唱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开放的、动态的课堂形态,将有利于调式听觉能力的培养。比如针对独立音程的分析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告知相应的调式,然后通过师生对话明确所弹旋律音程的倾向性、稳定性、距离感,随后构唱同性质的另一音程。如此循序渐进的训练,通过对众多音程的感知体会,引导学生对构唱音程的音高准确度进行判断,从而实现反思型对话。最后在课堂讨论中明确各种音程的属性——纯音程具有平稳特征、大小音程具有部分倾向特征、减音程具有紧缩内收倾向特征、增音程则具有扩张外排倾向特征。经过一段时间的感知、实践与领会相结合的训练以后,听觉系统会自动将一系列音纳入某一调式范畴,从而建立起调式听觉。由此,视唱课堂因对话理念因素渗入而调动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氛围。
二、对话理念在视唱中形成趣味教学
视唱——看谱即唱。它借助视觉,凭借内心听觉将乐谱的音符通过人声给予再现,从而学习感受、理解及表达音乐,最终通过视唱的形式达到训练音乐听觉的目的。视唱通常以集体课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因其十分多样化的演唱方式,为对话教学理念在视唱教学实践中的渗透运用提供了切入点。课堂中对话理念与多样的演唱形式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错综复杂的对话教学实践形态。
1.音准能力在听觉预想中形成。视唱能力不是单纯的读谱能力,而是指经过训练以后获得的对音准、调式、节奏、乐曲风格等多种要素综合感知、运用的一种表达能力。视唱能力的提高与高效有效持续的发展总依赖于音乐听觉这一核心。因此,对于视唱,音准问题最先摆在学习者的面前。我们不提倡接触乐谱就急于张嘴唱,而首先应该以“眼观”的方式采集乐谱的信息,如调号、调式、节拍、节奏、速度、变化音、大跳音程、如何划分乐句及有几个高难度的唱点等做到心里有数。然后对乐谱进行比较仔细的默读,通过与内在听觉的交流对话,建立起音准预想的内心听觉机制,提高音准能力。
2.对话理念在齐唱与轮唱中渗透。齐唱是视唱课堂教学的传统形式,但根据笔者经验,齐唱中总有个别学生在视唱学习中跟着溜或干脆懒于张嘴的现象。因此,为了克服课堂的消极因素,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适当规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生生互动合作对话颇有成效的方式。根据座位或男女性别分成两组,在熟悉了乐曲的基础上,根据乐句划分进行轮流演唱。将轮唱方式引入课堂,由于各组同学强烈的责任感而形成竞争机制,在争取“唱得最好”的心理驱动下完成生生对话。
3.对话理念与内心听觉判断相随。视唱中,可以采取很多种方式来培养音乐听觉,比如带有玩乐性质的默唱、默唱与有声唱相结合、齐唱与默唱相结合等,这些不同的方式无一例外都与内心的音高、调式、节奏等听觉判断相随相伴。默唱以内心的音高想象为前提,在内心完成对音程、和弦或乐曲风格的再现。因此,默唱中基于内心对听觉的判断,对话理念渗入其间。默唱的时候,内心听觉最大限度地参与视唱过程,直到乐曲结束,在音乐进行中完成与心灵的对话。在视唱教学中往往会遇见学生演唱时出现磕磕绊绊或老重复某一小节的现象,这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他对作品不熟悉,而是他在脑海中寻找下一个调式音的高度位置。这正是演唱者与自己对话,根据内心听觉调整把握音准、节奏、风格等要素的行为体现。虽然这些方式都有一定难度,但通过默唱、默唱与有声唱轮换、齐唱与默唱相接等形式与内心听觉对话,使音高想象深深根植于内心深处,对于建立调式内音高与音名的对应关系十分有效。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视唱课中主动而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玩乐中避免被动视唱。另一方面,这还是一种有效检测视唱学习效果的好办法。
三、对话理念与多声部视唱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