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幼师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2012-12-24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谈幼师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论文摘要:心理品质是关系幼师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学校要通过引导幼师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自我维护,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活动,营造和谐的心理成长空间等途径实现幼师生、教师与学校环境的和谐发展。

论文关键词:幼师生 心理品质 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当具备他要培养的学生那样的品行。”幼儿教师不仅是儿童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榜样和引导者。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幼儿教师不会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儿童。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越来越高的家长期待,幼儿教师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心情烦躁、挫折感强、兴趣丧失、性情不稳、自尊心降低、人际交往障碍等等问题越来越多地困扰着他们。据黑龙江省所做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约有65.89%的幼儿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给他们的工作和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水平,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更好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我们从幼师生开始就要进行心理品质的塑造。

二、幼师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1.进行正确的心理自我维护。卡罗尔·罗杰斯是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人格的“自我理论”。他说,“个人奋力实现与保护自己的自我结构”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其核心观点是提出了自我和自我和谐的概念。他认为“自我和谐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及自我经验的协调”,认为自我的和谐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我不和谐将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马克思说,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心灵的“唤醒”。积极的自我维护是遵循幼师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挖掘和整合幼师生自身内在的教育潜质,“变心理的被动承受者为积极自我维护者和应对者”,潜移默化地实现幼师生心灵的自悟、自释、自导,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具体来说:

第一,进行心理自我维护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俗语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许多烦恼是由于人本身没有一颗豁达的心胸,没有丰富的知识予以解答导致的,因此,如果掌握了丰富的知识,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能知道其所以然,许多问题也就得到了化解。所以,要引导幼师生了解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发展规律,调整好心态,顺应自然的发展;要引导幼师生掌握心理、生理知识,知道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各种现象,如生物钟、青春期和更年期等,学会扬长避短,促进发展;要引导幼师生学习一些哲学、社会学的知识,用睿智的头脑去认识社会,辩证思考,正确理解一些难以接受的现象和事实;要引导幼师生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通过积极的学习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快乐地生活,做一个知识型的现代人。

第二,进行心理自我维护要提高认识水平。提高认识水平包括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不给自己设定不能实现的目标,并由己及人,客观地评价他人,接纳并理解他人的错误和缺点,进而接纳社会,对社会上不能尽善尽美的地方正确认识,并用积极的心态泰然处之。提高认识水平还要正确认识成败,成败对一个人心理上的影响往往是较大的,而成败也无时不贯穿在幼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考试成绩不好、失恋、没有签约上心仪的单位、一节试讲课没上好,都会有失败的体验,因而,他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接受着失败的磨练。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由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会更大,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人都有失败的经历,要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胜不骄,败不馁,汇聚勇敢面对成败的心理力量。

第三,进行心理自我维护还要学会情绪的控制方法。导致幼师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往往是不良的情绪。不良情绪对人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害的,所以对情绪的自我调控是非常必要的。情绪可以通过提高理智水平来调节,即自觉意识到自己的精神状态不符合社会政治、道德和思想修养的要求,积极克制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鼓励自己重新振作,恢复乐观,从而赢得平静而欢愉的心境;情绪也可以借助音乐来调节,听听轻音乐会实现放松肌肉、放飞心情的作用,使情绪得到平复;还可以通过运动的方法,让幼师生到操场上跑几圈、跳跳绳、出出汗,也能达到释放能量,宣泄郁闷的目的。调控情绪的方法有很多,要指导幼师生在具体生活中根据实际需要加以选择,从而实现调整心态,健康心理的效果。

2.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用了较大的篇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要求,指出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幼师生心理活动的丰富性和心理特点的多样性,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载体的多元性,除了各学校广泛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健康论坛等形式外,幼儿师范院校还要结合幼师生能歌善舞的特点,依托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节,组织全体幼师生向辛勤教育自己的教师献上美丽的鲜花和=诚挚的祝福;组织幼儿园的孩子也为这些即将参加幼教工作的准教师们献上最纯洁的祝福,以此唤起他们对未来工作的无限憧憬,让生活充满期待。校园艺术节,为幼师生搭建发挥自己优势的平台,让他们用歌唱、用舞蹈、用绘画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被理解、被欣赏的快乐。“三八妇女节”,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在幼儿师范中,98%的学生是女孩,要结合“妇女节”教育这些女学生传承中华民族广大妇女同胞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开拓进取的传统美德,引导他们明是非、知荣辱,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学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树立新时代知识女性的美好风范。“五四”青年节,可以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举行成人礼教育仪式,引导幼师生告别儿童时代,进入成人队伍,增强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经得住生活的考验。六一儿童节,开展热爱儿童的教育。组织学生深入幼儿园,为儿童做一件好事,献一份礼物,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的良好情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抒发了学生的情绪,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当然也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如组织心理健康俱乐部;开展喜闻乐见的心灵放飞活动,开展心理漫画展、心理征文比赛、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宣传;通过开通心理辅导热线、建设心理健康图书角、发行心理维护小报、心理广播站、播放心灵电影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拓展幼师生抒发情绪的渠道。让幼师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动脑思考、自己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对心理知识的掌握、对心理品德的获得、对良好心理品质的巩固。

3.营造和谐的心理成长空间。幼师生心理健康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为此,学校要建立教师、学生、环境三位一体的育人空间。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龙头作用,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机制。党员教师要做学生的导师,普通教师要成为关心学生的志愿者。育人者当育己,心育者应自勉,应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使全体教师能够以高尚的人格影响人,用进取的精神激励人,用精湛的技艺服务人,用艺术的魅力感染人,用求真的精神打动人,用良好的氛围塑造人,从而教会幼师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严于律己、学会诚信待人。在解决幼师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倡导教师协助、服务和导向作用的发挥。教师在对幼师生观察、了解和把握的前提下,协助他们积极进行分析和归因,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要帮助幼师生制定激励的措施和目标,使他们不断地认知自己,产生心理平衡的内驱力,唤醒个体心理自我维护的潜质,形成自我肯定的良好心理态势,扬自身所长,避自身所短,在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过程中,实现调整心态,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