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分析及对策简析

2012-12-21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分析及对策简析

[论文摘要]现代外语教学倡导关注学生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新理念,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影响学生外语学习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同时也提出了消除不利于学习的情感因素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英语学习 情感因素 人格因素 对策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妨碍外语学习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心理情感因素应当是影响外语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求所持的态度与体验,是人类特有而高度发展的一种心理现象。二语习得这一语言认知过程,自然也无法摆脱情感因素的影响。美国当代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1981:25)研究二语习得时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语言学习者并非全部吸收所接触的语言资料,而是受其个人动机、需要、态度与情感的影响,将外界语言环境输入的部分语言信息筛选出去,这无疑降低了语言学习的速度与质量。束定芳也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积极情感表现为快乐、兴奋,情绪高涨,会调动学习者的潜力,培养其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消极情感表现为悲哀、恐惧,情绪低落,趋向于降低学习效率,削弱个人学习动机,构成个人学习中的情感障碍。

一、内部因素

影响外语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态度、自信、焦虑和人格因素等。在英语教学中,作为语言学习者的个体,每个学生学习动机强烈程度都不一样,学习态度迥异,性格特征千差万别。

1.动机(motivation)。情感因素主要涉及动机。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影响最大,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来自于学生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或家长的要求、升学、就业、提职或出国留学等。内部动机是指来自学生内部的动力,如对所学科目的喜好、对教师的喜欢、学习需求意向、愿望、兴趣、求知欲、态度等,是最直接的驱动因素,是调动个体的一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内驱力。动机的可变性和复杂性特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的难以把握。目前许多大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不端正,学习者不是主观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受外部情景支配而不得不学外语。有的是为了满足教师或家长的要求,有的是为了考研、就业、提职或出国深造等,反映在盲目追求学业成就上。动机的不同导致他们对成就追求的志向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以全国非英语专业四、六级考试和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为例,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通过考试拿到等级证书,以便毕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许多学生在通过考试后转而投身于获得其他证书,把英语弃置于故纸堆里,其结果是大学毕业后不少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出现较明显的退步。这种动机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不容忽视的:一旦外部因素取消,学习者可能失去外语学习的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外语学习就会成为包袱,有的甚至会放弃外语学习。

2.态度(attitude)。一般是指个人对事物或人的评价性反应。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不可分,它复杂多变,因人而异,且受语言本身、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学习策略、教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语学习态度包括两个方面:学习者对所学外语及文化的态度与学习者对语言教师和学习环境的态度。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到学习效果。有调查表明,学习英语的态度与学习成绩相关程度高于学习其他学科的态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有些学生在中学时英语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或与英语老师关系不好,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心理障碍会持续到大学。另外,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很多情况下是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同英语国家人的长期接触机会不多,他们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中的亲身体验。因此,英语教师更有责任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外国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自信(self-confidence)。自信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学家的重视,自信的界定不尽相同。不同个体由于性别、文化、年龄以及心理能力等不同存在着自信水平的差异。研究显示,个体的自信应恰当适中,过于自信会产生错误的推论或分析;自信不足会表现出没有安全感,产生焦虑或恐惧等行为。自信从横向上分为六个元素,即目标、认知、选择、珍视、评价、意志。与之相对应的是目标教育、理想教育、需求教育、情感教育、责任教育和挫折教育。美国当代语言学家克拉申(S. Krashen: 1987)认为,学习者的人格因素(personality factor)与语言学习的成效也有联系。外向性格者开朗、热情、善于交际、爱说话,好表现自己;而内向性格者喜欢缄默、不好动,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应当在内向型与外向型学生中挖掘出表现形式不同的共存的人格因素,即自信心,它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基础和可靠的保证。我们从教学实践中可以观察和感受到,那些自信心强的学生往往坐在教室的前排,课堂上积极发言,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练习使用外语,积极配合教学活动。他们的实践机会较多,英语的熟练程度也会得到不断提高;而语言越熟练,他们的自信心就越强,越敢于实践,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良性循环。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则反之,往往会坐在教室的角落或后排,尽量避开教师的目光,不敢或不愿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害怕犯错在同学面前出丑,其结果是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加重,给外语学习带来很大的心理障碍。

4.焦虑(anxiety)。焦虑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中主要表现在语言焦虑上,是指学生因达不到预期学习目标或不能克服语言学习的障碍而产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挫,表现为苦恼、无助、胆怯、内疚感增强、紧张不安、心慌意乱和带有恐惧感等情绪状态。语言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学生高期望值与现实的反差、意识增强与自理能力弱之间的矛盾、松懈与压力的矛盾、成就感与失落感的碰撞等,都会造成高水平焦虑。现代教学提倡注入竞争机制,学生把自己与他人或理想中的自我形象进行比较时,可能会产生焦虑心理。焦虑与学业成绩、水平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也存在负相关。这些妨碍性焦虑会过滤语言输入从而影响语言习得。语言焦虑既可能是学生的个体因素(如心理素质差)造成的,也可能是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不当所致。此外,如果教师、家长给学生施加的压力过大,学校环境或班级氛围过分紧张,也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人际焦虑或情感焦虑。研究显示,焦虑度过高会消耗学生的记忆能量,使学生用于思考和记忆的能力下降,语言存储和输入效果降低,进而导致焦虑感加剧,给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一般来说,自尊心强弱与焦虑程度的高低有一定的联系。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能有效地克服焦虑,相反,自尊心弱的学生则很难克服焦虑。

除上述因素外,抑制(depression)、自尊心(self-esteem)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降低自我灵活性的情感因素。抑制是指为了保护自我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缩行为。自我意志比较脆弱的学生往往因怕出错而不愿参加课堂活动,这就是学习中的抑制行为。自尊心在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的认知活动最有效。成功能激励他们,而失败却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导致学习最终失败。如何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帮助学生消除情感因素中的心理障碍(inhibition in affective factors),这些都是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

二、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