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言语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对等浅议

2012-12-20

由于词汇对世界的映射是不完全的,而不同的语言之间范畴划分也不同,所以不同语言的词汇在外延和内涵方面往往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表现在另一种语言之中,往往出现词汇空缺的情况。词汇空缺可以表现为:1)语法形式的空缺,即译语中没有表达该语法概念的词,在汉语中就没有冠词等;2)实词的空缺,即译语中没有表达物体、事物或行为等概念的词。对于词汇空缺而言,所谓的词汇对等实际上只是“不对等”的对等。

就语言间的对比而言,词汇空缺往往是在译语中没有上义词或下义词,如英语的mother-in-law只相当于汉语中空缺的上义词,而汉语恰恰相反,它只有英语中空缺的下义词:“婆婆”“岳母”“丈母娘”,而没有上义词。这种情况下,其对等关系是:mother-in-law:婆婆,岳母,丈母娘。

(四)语用意图

所谓语用意图是指语言形式大多不能作字面上的理解,而应是相同交际情景的得体性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有相同的表达法,也有不同的表达法,但交际意图是大致相等的。

语言形式相同,交际意图相同:Goodmorning早上好;Seeyoutomorrow明天见

语言形式不同,交际意图相同:你吃了吗hello;放屁nonsense;此致敬礼yours sincerely, yours cordially, yours faithfully

当然,也有语用意图不对等的现象:例如,ambition渴望、抱负、野心。

One of his ambitions is to become a minister.

他的抱负之一是要成为一名牧师

That politician is full of ambition那个政客野心勃勃。

这儿“抱负”和“野心”所具有的褒贬色彩均在例证的语境中得到了准确的印证。

结语

言语语言学和翻译都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人类社会活动,具有广泛的内在联系;翻译的对等是一个抽象的动态对等,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的言语对等必须要放在具体情境下进行对译,这种对等模式其实是文化内涵的对等。因此,一定要弄清其所在的语境,准确地理解在原文中的意向及其语用含义,以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才是翻译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