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小学“校园农场”的教育意义试析

2012-12-10

郑州市优胜路小学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学校专门“开辟”出一块块快乐农场基地,“承包”给孩子们自己动手播种,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承包户”体验当土地主人的快乐和当农民的辛苦,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参加这项“承包”后,学到了很多,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认为,学校开辟校园农场的做法,充分利用了既有资源,将虚拟的“开心农场”搬到现实当中来,让学生们从中收获劳动的快乐,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十分有利。

在一些学校实施校园农场之后,学生玩QQ农场等之类的虚拟农场的现象少了很多。相比于虚拟农场,现实生活中的农场更加真实和贴切。这种真实生活让学生自己有效地认识到网络的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网络的沉迷,使自己更加关注于现实生活。

当学生自己亲身体验之后,也能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辛苦,真正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从而逐步形成节约珍惜的意识。通过劳动收获,使学生们认识到成果的来之不易,想要好的结果就必须勤奋工作、脚踏实地,因为劳动的付出和产出是成正比的。而且,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它能够教会我们很多知识,如潜在的管理智慧、哲学智慧等等。校园农场的开展使现今呆在居室里的孩子,尤其是钢筋水泥中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在校园里接近真实的生活,接近自然,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陶冶。

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很容易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和合作,这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全发展的。校园农场在包班管理的过程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共同目标,全班每个人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共同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相互分享与彼此合作。因此校园农场的开展能让学生养成合作精神和主体意识,促进孩子人格的和谐发展。

(三)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生活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了晓庄师范学院,他鼓励学生干农活,又创建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团以保生”,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生活知识。他编了一首诗歌就可以很好地阐释校园农场的初衷,例如在《手脑相长歌》中这样说道:“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涵之一,意思是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在他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蕴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做事。脱离于这个目的,教育就无益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只是空洞的无用的思想;从教育的内容来看,书本中的知识和教师传授的知识归根结底来自于人民大众的生活实践,脱离于生活实践的知识不是科学的;从教育的手段来看,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要取材于生活,演示教学中的模型也要来自生活,校园文化的构建应立足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是生活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效。由此可见,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必须要以生活为基础。所以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要把教育和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当前校园农场的开展就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次有力实践,它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知识,在教育中渗透对生活的领悟。例如景宁毛垟乡校有个“校园农场”,师生们在那里种菜养花,其乐融融。临近学期结束,毛垟乡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有声有色的关于劳动基地成果的总结活动,学生将学习农业知识和锻炼生活技能完美的结合了起来,让学生在做与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生活。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