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小学“校园农场”的教育意义试析

2012-12-10

在教育实践中,举办校园农场的学校也是很多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青岛杭州路小学的操场上,学生们将一块阳光直射的空地改造成“农场”,播种白菜种子。据学校老师介绍,由于不少学生迷恋上网偷菜游戏,老师们专门购买了生菜、水萝卜和苦菊等植物的种子,让学生在生活中种菜,并将花草种植增设为学校的一门课程。青岛杭州路小学校长郑巍巍说,学校还把科学、美术、动漫、作文课等课程搬到了“动漫农庄”,同时学校在活动中渗透了劳动教育、情意教育、挫折教育、理财教育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增长见识,同时也拓展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劳动中,他们不仅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自信。那么在学校教育中,校园农场到底具有什么教育意义呢?

(一)它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能力的养成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特别娇生惯养。他们所看到的蔬菜、水果等各种食物,都只是在菜场、超市里销售的,或者是书本中的,甚至不知道草莓是长在地上的,分不清葱和韭菜的区别。而在校园农场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亲手种植、管理和收获,知道了一些基本的农业生活知识,改变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状,来形成和丰富自己的生活认识。

我们知道,知识源于实践,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通过实践经验总结、用抽象的文字符号记载下来的。我们的教学更多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但如果能够创设一种教育情境从而让学生直接从实践中探索和习得知识,效果更佳。校园农场的开展正是对新课改精神的一种积极响应,它要求打破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亲身实践结合起来,从“学什么”转变为“怎样学”,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愉悦。举个例子来说,义务教育阶段自然课会学到花的结构,书上配有图片和注解,这样安排比单纯的文字说明更加容易记住知识。然而图片毕竟是平面的,学生在头脑中很难形成完整的立体的形象,缺乏更为明晰的感知。这时候如果把学生带到校园农场去,让学生自己直接观察农场的花,同时老师利用农场里的自然课程资源来讲解知识点,学生既记得牢固,教学气氛亦和谐,使所学的知识“活”了起来。

在实践中,有些学校的校园农场采用班级承包制,让每个班的学生自己决定种什么,自己去劳动去种植去收获。例如浙江湖州中学在荒芜的后山开辟了一块田地,给每个班分配一块土地,让班级同学自己决定种什么。这种做法被央视报道,在面对升学压力的背景之下,在家长学生卯足劲的情况下,学校能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开展校园农场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具有开创性的做法得到教育界的推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校园农场的开展可以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在校园农场的劳动中会无形之中,获得一种自己动手、自我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也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其重要性。

(二)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