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模因在网络语言中的语用效应试论
论文摘要: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语言中的模因是在语用中通过模仿而传播的任何语言单位。本文将从模因入手解读网络语言变异现象。
论文关键词:模因;语言模因;网络语言
一、引言
语言模因,尤其是网络语言模因的变异传播具有积极的语用效应。近年来,随着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热点,语言模因,尤其是网络语言的模因变异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曹进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词汇的特点;张云辉用模因理论解读网络文化中的图片模因和恶搞模因;王蓓以网络新词为语料探讨网络词语模因得以复制、传播的认知过程;吴燕琼从语音,词汇,词义的角度进行解读网络语言变异的模因.而本文将从模因入手解读网络语言变异现象,以期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二、模因和模因论
模因(meme)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复制基因推动着生物进化的进程。而在文化进化中,也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基因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作用的复制因子,这就是“模因”。Dawkins后来认为在大脑、书本、计算机等媒介中相互传播的信息都是模因。(Dawkins,1982)。现今,模因一词已经得到广泛的传播,已经被收录在牛津英语词典和韦氏词典。在牛津英语词典,模因的定义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韦氏词典则将其定义为“在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散播开来的思想、行为格调或者语用习惯。”
Blackmore(1999)进一步对模因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她认为模因是指那些从一个人的大脑传到另一个人的大脑的习惯、技巧、歌曲、故事或其他任何信息。就像基因一样,模因是复制因子,即他们是通过变异和选择进行复制的信息。Dawkins认为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观点其实就是“稳定者生存”。成功的基因就是稳定的基因,他们存在的时间长,或者是能够迅速的进行自我复制,或是能精确的进行复制。成功的模因和成功的复制基因一样,具有保真性(copy-fidelity)、多产性(fecundity)和长寿性(longevity)的特点(Dawkins,1976)。所谓保真性,指的是模因在复制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不变的,但是多少会保留原来模因的精要。多产性是指模因的传播速度快和传播范围广。而所谓的长寿性,指的是模因在模因库中的保留很久,也就是指模因在纸上或者人们的头脑中流传的时间很长。如宗教,民俗传统等可能流传很多年。
三、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创造、于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BB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语言来源广泛,多取材于方言俗语、各门外语、缩略语、谐音、误植、甚至以符号合并以达到象形效果等等,属于混合语言。
四、网络语言模因变形传播的语用效应
人类通过复制、变异和传播对模因进行选择和淘汰,从而促进文化的进化。语言是模因传播的载体,应用语言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根据Blackmore(1999)的分析,模因传播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符合、顺应作为模仿者和选择人的本性。真实而有用、引人注意、能够使人产生独特的情绪体验的模因易于得到成功传播。二是模因便于传播的自身特性,易于模仿和记忆、组成了复合模式、能够进入宿主“自我”之中的模因易于得到成功传播。三是模因要进入最合适的宿主,即最有可能被别人模仿的或是最有可能向他人传播的宿主。
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和具意句义四个方面进行网络语言模因变异传播的语用效应。
(一)语音偏离模因变异的网络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