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的高校审美教育研究

2012-12-10

尽管目前高校的审美教育受到了许多高校领导和有识之士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是出现了一些缺失现象。比如重智轻德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对美育没有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根据以上对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现状分析,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高校审美教育的意义更加突显。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适合于当今社会发展的合格青年,高校审美教育应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大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精神人格的重塑。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高校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下消费主义思想意识盛行,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浮躁,价值观念发生变异,无私奉献精神匮乏,自私自利之心比较严重,缺乏应有的价值判断能力,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强调高校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非常有必要。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中提出了美是真与善的中介和桥梁,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也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都强调了美育在培育人才方面的中介作用。高校应当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抛弃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给它以独立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中介作用。通过审美教育的实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规范他们的价值取向,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从而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普及美育课程

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中学阶段很少设有美育课程,问卷调查中显示,在中学阶段接受审美教育的情况是:有29%的同学从未接受过,45%的较少接受过,26%较为系统地接受过。从这些数据来看,高校应加大学生的审美教育,补缺中学阶段的空白。尽管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美育课程,但基本上是开设在人文学院,理工学院开设美育课程的极少,即使开设也是选修课,只有极少的同学可以选修,这就等于说有很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获得审美教育,这与我国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不相吻合。既然美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那么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的今天,审美教育应该得到普及,为此,将美育课程设为公共课是非常有必要。另外,要加强美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稳定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保证美育课的高质量、高效率。

(三)美育应落实到学校教育的一切环节之中

在1999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美、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但目前的高校教学中,那种重智轻德的理念还比较严重,没有将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书与育人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在大学生中开展审美教育,是学校各个学科专业、各个教育环节共同的责任,也是在学科专业教育中创造美的教育境界的共同追求。并非只有文科才与美育有缘,理工科同样可以将美育贯穿在公式、图形的讲解之中。在2001年10月,数学家陈省身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先生的80寿辰上发表了《数学与美》的演讲,与之呼应,杨振宁在陈省身90岁生日前作了《物理与美》的报告。由此可见,理工科并非与美无缘,只是人们没有发现其中的美而已。其实,无论是深邃的宇宙奇观、奇妙的生命现象还是数理公式或图形处理都可以作为美的媒介,让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审美想象,激励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四)大力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丰富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地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同时对优良的学风、教风和学风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许多方面,校园环境的美化、学术讲座的开设、典型人物的现身说法、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以及各种比赛活动的开展,都属于校园文化之列。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