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大中专院校创新德育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2-12-06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大中专院校创新德育教育实效性研究

论文摘要:在这种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环境形势下,综观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德育情况,德育整体实效性不高,本人就如何通过创新德育工作者观念、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创新德育工作方法等途径来提高我省大中专院校德育工作实效进行探讨,以较好指导大中专院校高专院校德育工作的实践。

论文关键词:大中专院校;德育工作;创新思维;实效性

一、创新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是提升大中专院校德育工作实效的前提

大中专院校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创新,就是要转变德育工作者观念,树立新的德育观和人才观。摆正德育工作者的德育观,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先导和前提。

新型人才观要求德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出大批量的优秀专业人才,培养出智商和情商均较高的优秀公民。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使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而且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心态和较强的创新精神。

二、创新德育内容是提升大中专院校德育工作实效的关键

创新德育内容就是在大中专院校德育中除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特别注重对大中专院校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创新精神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满足现状,敢于对现成的答案提出疑问,善于思考,勇于挑战,有创新的想法。创新能力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进行创新的本领,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创新能力包括具有较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有本专业扎实的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创新素质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格等教育。

(一)道德素质教育包括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及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职业技术伦理和环境道德等。

(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向学生进行历史、文学、地理、时事政治、宗教等知识的传播;通过引导学生鉴赏音乐、美术、影视、戏剧、摄影等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操,使他们具有高雅的气质。

(三)心理素质教育与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开发、身心发展和学业的成败关系重大,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大中专院校德育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面对现实,正视挫折,并能从挫折中崛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人格教育主要包括上进心、责任心、诚实守信等方面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有奋斗目标,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和家庭持高度负责的态度,诚实守信。

三、创新德育方法是提升大中专院校德育工作实效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