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对我国中小学职业教育的启示

2012-12-06

(1)职业教育应包含、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学科教师要增强职业教育意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学科教学与职业教育适当结合,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在授课期间适时介绍与所讲授内容相关的职业或行业,让学生明白现在所学对将来工作是如何重要。强调学好基础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职业意识的熏陶和指导。

(2)课程计划中纳入具有职业技术倾向的课程,重视开展实施,发挥实效。当前我国小学阶段普遍开设劳动技术,以做中学等形式加强技术教育,学习各种简单职业技能的课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此类课宜采取灵活多样、直观的传授方式,注重手脑并用,避免僵化讲解,多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可适当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在真实环境中教与学,进行操作实践。注重小学生的真实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黄炎培认为职业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整个初中阶段,特别是对十四五岁孩子的指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原则上应把15岁视为专业化开始的最低年龄,鉴于在中等或者高等正规教育与可能得到的就业和职业机会之间存在着脱节,最优先考虑的应是技术与职业教育,使较后期的中等教育多样化,使之与就业或培训相结合,学生可以就业或进入高等教育,使所有的青年能根据需要及能力在教育上有所选择。

当今经济发展、产业不断升级刺激职业更新换代频率加快,相应也会影响到各类院校专业的设置。笔者认为,初中阶段除开设传授从业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课程外,还要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使学生了解社会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的概况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人的职业化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有效的职业指导,可引导学生找到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最佳发展道路,使部分学生更好地完成向职业学校和职业世界的过渡。

(3)重视社会实践,体验生活。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强调的就是职业教育必须与职业和社会紧密联系,因此必须重视学生融入社会进行实践。参加实践就是帮助学生将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促进知识与在动手操作、实际应用和职业探索活动中获得的技能的结合。1)教师和家长可以组织学生课外进行社会职业岗位观摩或模拟活动。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提供、创造机会,把尚处在好玩好动阶段的孩子多置于社会大背景中,使其有机会接触、了解更多不同职业的人和事,加强亲身体验和实践。3)初中生已有较强自理能力,可让其参加社会实习,进入实际工作环境,积累工作经验,体会各种职业的艰辛。

通过职业指导、动手实践,能使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与价值,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而且劳动中产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能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从而敬业乐群。这就在思想、观念、动手操作、心理素质等方面为将来进入职业生涯做了铺垫。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