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对我国中小学职业教育的启示

2012-12-06

1.坚持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构建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环境

基于中小学生的发展阶段特点,学校与家庭要特别注重加强联系和沟通,共同开展学生教育。家长和学校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正视职业教育对教育及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真正做到沟通教育与职业,并体现在教育学生的一言一行中。

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尊重、热爱劳动,尊重社会不同职业者,给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孩子树立正面榜样;创造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劳动训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孩子经常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思想,了解他们的职业和创业经历,从中获得教益,形成健康的社会、人生情感。

学校要制定符合中小学生特点的职业教育目标及培养方案,并保证实施;树立尊重劳动的教育理念和氛围;可以构建家长委员会,邀请不同行业、职业的家长加入,利用家长会等不同场合为学生介绍他们的职业,用以身说法的形式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各种职业的含义,了解不同岗位的不同技能及资历需求,体会到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也可以为学生将来的职业选择提供依据,培养学生对某种职业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以不同的实例来证明学科知识及操作技能两者在工作中同样重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打好基础。

“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进行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是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各行各业要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和公益服务的态度,欢迎并提供给中小学生学习、参观及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亲近、了解社会职业。

2.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陶冶、培养其职业理想

黄炎培说的陶冶,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某种兴趣、习惯或技能。义务教育阶段对中小学生实施的职业教育着眼于陶冶和培养职业理想,没有确定的职业定向,非谋生教育,不能追求毕其功于一役。

(1)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感性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给他们提供具体可感的材料,如有关劳动和技术技能应用的图片、幻灯、视频等,帮助儿童认识劳动世界,启发劳动兴趣,形成关于劳动、技能和职业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的生活、生产技能培养,可依照实际情况带学生到实地参观,让学生了解操作的实地环境及劳动场景,增强对职业的了解。

(2)中学生已经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提高,自我认同感加强。这个阶段的教育在职业陶冶的同时,要重点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各种职业及其特点,使学生树立“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的观念;进行成才观教育,使学生明白当今教育体制下,成才有多种途径,只要学之对路,学有所成,上中职、高职也可以成为抢手的人才;职业教育非低层次教育,而是培养掌握实用技术技能的社会需要人才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从而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在学生观念中的价值。教师和家长要尊重他们的个人兴趣和爱好特长,因势利导,树立职业偶像,逐步培养职业理想,使个体潜能与职业定向建立及早的联系。

3.注重课堂与实践的结合,加强亲身体验教育,实施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