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对我国中小学职业教育的启示

2012-12-06

1.较德美等国家,我国的中小学职业教育与之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误区

(1)“崇道轻艺,重德轻技”的儒家思想、“学而优则仕”的人才选拔标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及目前应试教育占主流的国民教育体系下,不少学生、家长鄙薄职业教育,视之为末等教育。

(2)我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协调性和沟通性不强。普通教育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教学内容强调学科本位,与实践和职业生活联系不多,学生对社会的产业结构、技术发展和职业的变迁没有基本的了解。

(3)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少之又少,有些小发明、小创造的技能性强的学生作为特长生培养,学校忽略了对面上学生的技术教育;周末假期,各类辅导和培训使学生难以接触到社会,释放兴趣。

(4)父母忙于工作,请保姆或钟点工代理家务或其他劳动,为使孩子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包办孩子大小事务,这势必给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素质及动手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2.中小学教育阶段淡化职业教育,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无益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目前我国仍有不少学生在初中、高中甚至更低学历毕业后,有些甚至没有毕业就走向社会,他们知识基础差,更没有接受过任何与职业相关的教育,没有技能,很难获得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即使进入工作也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所引发的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的要求,甚至会影响到个人心理及行为健康,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关心的是能考上哪一类高校。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接受过职业预备教育,对社会职业缺乏了解,对自身的职业兴趣缺乏基本的判定,这造成了将来对专业选择的盲目性;有些学生走进高职院校后,基于家长的愿望或学校和教师的建议来选择专业,自身并无明确专业定向,导致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甚至厌学,不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挖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3.在我国中小学中实施职业教育,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正逐步向终身教育靠拢,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面对教育对象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2001)》中提出,“初步了解技术和职业生活应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形成对现代文化的技术本质的理解,并使他们尊重那些需要实际技能的工作。这种入门教育应成为教育改革和民主化过程所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它应该成为从初等教育开始一直到中等教育头几年课程中必须有的内容。”

三、我国中小学实施职业教育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