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谈农村中学开发校本课程的文化选择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学 开发 校本课程 文化选择
论文摘要:课程是传承文化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课程的开发通常是从人类已有的文化选取部分知识作为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又称“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在农村中学发展校本课程,应选择传承当地农村的特色文化、回归农村生活文化、多元共生的文化,经历“校本化”的改造,形成农村学校的独特的校本课程文化。
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学校教育可以将知识、信仰、态度、价值观及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以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课程, 课程体现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即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各个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可见,校本课程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类型,需要中小学学校的重视与投入。校本课程又称“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因此,学校的校本课程需要对主流文化及当地特色文化等各类文化进行取舍,选择适合本校课程发展的文化,进而形成学校独特的课程文化。
一、农村中学教育现状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必要性
我国城乡教育差距显著,一方面表现在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主要用于城市地区,教育部门在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师资配备等资源配置上,实行城乡不同标准;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一直秉持服务于主文化的宗旨,学校教育的课程取向是以城市现代化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表现为教材和上课所使用的语言来自主流文化的城市话语,很少包含反映农村文化的内容,导致农村文化被边缘化,使农村教育在服务现代化教育目的导向下,沿着城市教育发展的方向,脱离农村现实生活。正是这种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在同一地域农村学校的学生平均发展水平落后于该地区城市学生。在这一现实面前,农村的中学应该如何发展才能缩小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的距离?发展农村中学的校本课程,选择传承农村地方文化,形成农村学校的独特的校本课程文化,是发展农村教育的有力举措,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二、农村中学的校本课程的文化选择
课程是传承文化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课程的开发通常是从人类已有的文化选取部分知识来作为课程的内容。开发并发展校本课程的文化强调课程本身的文化特性,理想的校本课程不但要传承已有的文化成果,而且要经历校本化的改造,体现学校自己的校园文化、承载学校的文化传统、彰显学校的特色风格。因此农村中学的校本课程的独特文化形成要对已有的文化进行选择,经历“校本化”过程,体现农村中学的校本课程的特色风格,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实践对学校文化的积极作用,最终达到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
1.选择体现当地农村特色的文化。在同一地域的学校教育中,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接受相同的国家、地方课程教育,而这些国家、地方课程的文化采取城市的主文化为取向,由于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而农村学生在入学前接受的农村文化为主的家庭社会教育,因此在进入学校学习后,往往比城市学生较难适应学校教育开设的国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以本校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形式,为了照顾学校及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而开发的一种课程类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
2.回归生活文化。生活世界最先由德国现象学家胡塞尔提出,其初衷是对抗以事实与意义截然分开为特征的实证主义科学世界观,理性构成了科学主义的根本特征。由于生活世界对于人的生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生活世界是课程发生的场所,也是课程意义生成的场所。新课程改革提倡课程即经验,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议教师进行体验生成式教学。农村中学的校本课程选择生活文化,即课程生活化、生活课程化也就是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生活即课程,意味着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体验、感受及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关爱生活中的人和事,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社会和家庭充满责任感;社会即课程,意味着课程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既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又使实践和生活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3.多元共生的文化选择。现代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开放性、民主化、多样性的特征。当前,我国社会呈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并存的文化多元现象。尤其是农村社会,农村当地文化受到来自城市主流文化的冲击,使得其对当地文化的发展与继承不力,农村社会包括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在此背景下,作为学校文化建设重要方面的课程文化,也必须积极面对多元文化给学校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
发展农村中学的校本课程,通过选择传承当地农村的特色文化、回归农村生活文化、多元共生的文化,经历“校本化”的改造,体现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承载学校的历史传统、彰显学校的特色风格,形成农村学校的独特的校本课程文化。好的积极的学校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实践对学校文化的积极作用,最终达到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推动学校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