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在概念教学中如何导学

2012-12-04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我们以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线,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经过三年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导学——导疑——导练”的“三导”式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努力提高课堂效益,达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上出特色的“三导”教学课,以下从概念教学中探讨“导学”的方法。

1.从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是抽象枯燥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把概念放在一个丰富的,典型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这样才能站在学生的心理需求上。比如:在教学“生活中的不等式”时,可以从粉笔盒中随手拿两支粉笔,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长度关系,再把其中的一支截去一段,再比较它们的长度;接着再拿出一只蓝球和一只铅球,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体积、质量等。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同类量(如长度与长度、质量与质量)之间常常存在不等关系。再用图片展示跷跷板、限速、限高、牛奶包装盒上的营养成份标注等,感受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引出课题。又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这样导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扑克牌吗?在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中,出示了四张扑克牌,10、J、Q、K,这四张牌中谁最大呢?为什么?学生回答K,因为K表示13。那Q表示多少?J又表示多少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也就是说这几个字母都表示一个数。今天我们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在这个环节中把学生喜欢并熟知的扑克牌与数学联系了起来,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再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爱玩、好胜的心理特征,以游戏的形式直接导课:你们愿意和老师比赛折纸飞机吗?从而调动全班的积极性。接着用自己折的左右翼不对称的飞机和学生折的飞机比赛,让学生大胆猜测谁的飞机会飞得又高又稳,为什么?这时学生凭着生活经验脱口而出:“老师一定会输,因为老师折的飞机左右翼不对称。”从而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引出了“对称”的概念。这样的取材非常具有亲切感,学生很快就融入了游戏情境中,自觉主动地去认识事物。

2.从大量的感知后直接归纳概念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这种过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丰富的感性材料,从各种类型的感知材料中概括抽象出数学概念。所以,数学概念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学懂,感悟,体验到的。比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又让学生做了许多对称图形,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后,才抽象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生活中的不等式” 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和不等关系的量,而相等关系的量,我们可用等式表示,用等号连接两个代数式,不等关系是如何表示的?从而得出不等式概念。

3.在操作探究中揭示本质属性

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学生数学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新知,使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猜想、验证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发现概念的本质。如教学“轴对称图形”,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或几个对称的图形,使学生在做中体验对称的特征,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来判断几个常见的平面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4.用对比辨析加深概念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