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对教学效果的作用浅谈

2012-11-27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清楚,要完成每学期数学教学任务,期末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靠的是抓紧抓好每一章节的教学,而抓紧抓好每一章节的教学除了落实在每一堂那有限的45分钟是否有效之外,作业的布置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低效的作业不仅不能为你的教学锦上添花,相反还会导致双差生的后果。因此,教师课堂教学需要设计,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也需要设计。如何对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作业进行设计,确保优质、有效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分析了解学生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想达到这一标准,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差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按中等学生的水平布置作业,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产生“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结果。因此,分析了解学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工作,也是有效作业布置的前提。

二、课前作业的设计

课前作业是在正式上课之前,根据课的内容、特点,选择适当的形式要求学生对某一科学内容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尝试实验等方法,完成课中或教师设计的作业,教师再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前作业设计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使其主动在教师课堂教学前获取初步的科学知识,扩大见识,开阔视野,锻炼思维,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如果顺利完成了课前作业,他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认为自己有学习的潜能;如果做不好,他也认为老师还没教,反而会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关注难点,使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课前作业的形式不再拘泥于预习新的课文,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1、实物制作

制作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可让学生自己从教材的图片及文字中捕捉信息,用自己的理解去选择材料、选择方法进行制作。如我在教学《空间几何》前让学生制作锥体、柱体、台体等,学生对这些小制作都很感兴趣,而且这种成就感也是他们所终身难忘的,我们还举办了《数学与生活创意》大赛,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2、搜集信息

搜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宽知识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这也是教师布置课前作业的一种形式。如可以让学生去搜集相关数学家的故事,知识的来源等。

3、实物观察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提出问题,发现规律。如《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一课教学,我就课前要求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建筑,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来。学生在课前去感受实物,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4、实验操作

数学也可以做实验,如我在上《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之前,布置学生先自己做一下实验,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的实验方案拿出讨论,再补充修改,这样做比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后做实验效果要好。

三、课后作业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