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对学困生的培养浅谈

2012-11-27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在基础教育普及的同时,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参差不齐的现象日趋严重,“学困生”也随之增多。所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我们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任,同时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转化“学困生”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综合多种有效措施,因人施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班主任是基层的学生管理者,他们离学生最近,和学生打交道最多,对学生更加了解,所以,在学困生的培养方面,班主任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⑴ 家庭因素① 学困生父母自身素质较差

据调查,学困生的父母一般以农民和个体户居多,他们忙于务农或忙于经商,无瑕教育子女,因此造成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得法或根本不教育。每当子女学业出现问题,他们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② 父母的不良兴趣对学困生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起着引导、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由于孩子内心较稚嫩,很容易耳濡目染,受父母的影响,这样就会使孩子沉迷于父母的爱好,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兴趣。

⑵ 教师因素① 部分教师片面追求高分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习优中等生,忽视甚至会歧视学困生。在课堂上,教师总希望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对学困生往往只要求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学习就行。教师对学困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 ② 少数教师对学困生认识上有片面性 有些教师往往把学习困难生看作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能动的主体。认为学生的学必须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去适应学。他们缺乏对学困生的深入了解,忽视了学困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对学困生学习难极少归因到教育教学问题上,而多归因于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上。

⑶ 同学的因素

由于老师对学生产生的各种歧视,学生对老师便有了一种模仿,他们也疏远、歧视学困生,不跟他们交流、玩耍,这样无形中更让学困生增加了各种不健康的心理。⑷ 学校的因素 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升学考试的指挥棒运转,而极少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必然加剧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困难,成为学困生。⑸ 自身因素

很多学生由于某种原因成绩下滑,或者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对自己没有信心,最后导致一蹶不振,与高考失之交臂。

2 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对上述导致学困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班主任的角度谈谈如何抓住新课改这个有利时机转化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