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11-22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当今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创新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任。而课堂又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现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本书”,一言堂,满堂灌,教师上课抄黑板,学生做笔记,把书本上的知识搬到黑板上,然后把黑板上的东西搬到笔记本上,也就是把学生关起来,让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出现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或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搬运工,学生只能消极地接受,这种教法和学法显然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更不便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现代的教学观念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知识的过程,不是简单地把结论或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求学生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进行探究,从而找到正确答案,掌握真理。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利用多种多样的现代教育手段去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这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

传统的教学思想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盲目崇拜,不敢否定老师的现成说教和现成的结论,再加上旧的师道尊严的观念,使师生关系紧张,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磨损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使学生产生了无主见、无个性、无主动思维的心理障碍。学生长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或生活,一切是被动的,无条件接受的,思维很难出现,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改变这些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师对学生要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微笑。真诚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创新要求无惧无束的民主的和谐气氛;创新要求每个人都能“自由的呼吸”。仅强调服从,只能把学生变成驯服的羊羔,或者逼着他们带着不满,从紧张、回避走向欺骗、反抗。只有在愉快、民主、和谐的环境里,学生才能感觉到爱和尊重,从“客体”变成“主体”,乐观而自信,才能不“惟书”不“惟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从而建立起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

三、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浑然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内在动机的激发下会产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一个人的创新成果,应该说是在浓厚兴趣的激发下取得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兴趣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主要通过下面两种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让导语产生兴趣之感。导语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任务,它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

其次,设计问题要精心,并且要善于驾驭语言技巧,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新奇的问题,都有新鲜感,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进而产生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启迪学生丰富的创造性的想象力。

想象是智力活动最常见的心理现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创新,以新固旧,使学生借助创造性想象丰富自己的心理活动,扩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