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思考

2012-11-16

(二)目标检验法

所谓目标检验法就是对特定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所应该达到的目标进行认定的方法。实施目标检验的前提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目标管理。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目标管理,就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有关论述,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军政治工作条例、我军基层建设纲要等所明确规定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根据部队“四个教育”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尤其是根据部队特定任务、驻地环境和条件以及官兵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接受能力、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等实际状况确定特定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所应达到的目标(包括长远、中期和短期目标等),这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目标管理的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统一性、层次性、阶段性等特点。所谓统一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各具体目标或阶段性目标都从属于整体目标。不管思想政治教育有多少个具体目标,如每个教育步骤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等,它们都是内在一致的统一整体。层次性,就是教育的目标包括许多层次、若干方面,既有受教育者先进性与广泛性上的差别,也有受教育者个体之间在思想觉悟、接受能力、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教育目标的层次性要求进行目标检验时,注意对不同对象具体要求,区别对待。例如对于普通党员干部与高中级领导干部,对于机关干部与基层官兵等,不能搞简单化的“一头齐”、“一刀切”。阶段性,指教育目标的时间性。从时间上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长期、中期和短期(近期)目标,而其中每一阶段的目标又可以具体划分为前、中、后等具体目标,使目标更加细化。那么,对特定时期内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可以通过相应的阶段性目标甚至具体目标要求来评估和检验。

以上分析说明,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运用目标检验和衡量的办法进行评估和检验的过程,将目标管理的详细要求实际地转化为实施相应目标检验的指标体系。这样,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检验的标准和根据就更加具体明确,操作起来更加直观和简捷。

(三)比较方法

比较方法就是将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进行对比、鉴别,以把握事物本质特点的研究方法。它的特有功能和作用是探究事物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运用比较方法来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和客体(受教育者)之间,驻地环境之间,教育过程(即环节、步骤)、目标、内容、形式和效果之间,甚至教育单位之间进行共时性(横向)和历时性(纵向)比较,并在比较、鉴别中确认和判定特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三种途径。

一是历时性(纵向)比较。即对某单位或组织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作历史性的比较,分析一定时期内(两年、一年、半年、三个月)前期、中期、后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的发展、变化情况,尤其要结合教育目标落实情况,官兵接受教育和思想行为转化情况,精神支柱强化情况,部队全面建设成绩,完成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情况等。纵向比较的特点是比较的自我性,即用自己的前天、昨天和自己的今天作比较,目的在于发现思想教育在时间顺序上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从中找出制约教育质量和效果发展变化的内外在因素,以促进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和完善。

二是共时性(横向)比较。单位与单位、组织与组织之间,甚至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比较,都可以发现和确认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共时性比较的特点是联系性。例如,拿本单位的教育活动跟其他单位或组织教育活动进行比较,而且是就同一时期内、同一教育任务、同一课题、同一环节和步骤进行比较。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样可以从横断面上衡量各单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状况,得出优良中差的结论来。

三是历时性(纵向)与共时性(横向)比较相结合。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仅仅局限于历时性比较的结论,不完全依赖比较的自我性,也不完全迷信共时性比较的暂时性,而是将它们结合起来,肯定各自比较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发现其中的不足和失误,得出比较公正、客观的结论,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和提高。

但是,比较方法的结论具有相对性,因为任何比较,不管是共时性比较还是历时性比较,都是相对于其他教育单位、组织,其他时期和阶段等的相对结论,不可能得出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内教育质量和效果绝对意义上变化、发展的准确认定。它受历史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运用时要注意。

(四)效益评定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如何,可以通过对其效益的计算获得比较确切、直观的把握。什么是效益呢?所谓效益就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产出即是教育的效果和收益之和。所谓效果就是教育活动产生的有效结果。收益即是教育效果转化而来的精神和物质利益,尤其是相对于提高部队战斗力,相对于思想政治建设的“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以及官兵强化精神支柱等目标和要求所体现出的价值和效应,才算得上是教育的收益。效益是效果加收益与耗费时间乘以投入力量的积之间的比值,用公式表示就是:

效益=(教育效果+教育收益)÷(耗费时间×投入力量)×100%

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高低不仅与效果和实际收益的大小有关,也与投入的时间和力量有关。当教育的效果和收益一定时,教育时间越短,投入力量越少,教育的效益越高,教育的质量也必然随之提高。由于我们习惯于追求思想教育的效益是那种只讲产出不计投入的绝对效益,它可以等同于广义上的效果和效应。但由上面的公式计算所得,则是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关系而言的效益,是相对于特定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值,因而可以称之为相对效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既不能忽视对绝对效益、长远社会效益的追求,也要提高相对效 益,防止重复思想政治教育拖拖拉拉、松松垮垮、说长话、大呼隆的现象,切实增强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思想教育的效益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教育者的存在形态,包括个人效益、集体效益和社会效益;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精神效益和物质效益;按性质方向,有正效益(有效果)、零效益(无效果)和负效益(负面效应)。十年动乱中,思想政治教育搞“假大空”,流于形式,走过场,更多的时候是零效益;由于当时思想政治教育成了整人的工具,“办学习班”、“搞专案”,教育成了推行错误路线的重要形式,给人们心理蒙上了可怕的阴影,这是负效益。

一般来说,效益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必然好,反之亦然。思想政治教育要追求高质量,就必须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显著的效果,非提高教育的效益不可。当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态是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有机统一,而精神成果主要体现在官兵的政治思想和精神动力方面,在量上难以计算。但是,这些精神性的东西毕竟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要转化并体现为物质成果,而物质成果是精神效果的转化形式,具体表现为官兵对各项任务的完成上,在量上可以通过具体的指标体系和数据予以量化。这两种成果是受教育者政治思想精神面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风纪律、道德水平以及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取得良好成就的综合效应。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能仅仅凭其中的任何一、两个方面来评估和判定,必须从综合和整体的角度来评价。

(五)接受程度评估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怎么样,教育的有效性和价值有多少,一个重要的衡量方式就是受教育者对教育灌输的接受和认同情况,尤其是愿意将教育的内容和精神付诸实践的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精神在什么程度、范围和意义上被官兵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是评估和检验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从接受的角度看,教育者输入信息量的多少,接受者头脑中存储的相关知识和信息量,接受者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强弱,对输入信息的认可态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接受的效果和效益。如果我们以E[,(x)]表示对输入信息X的反应情况,单位为比特;以K表示接受者的智力常数;以P[,(x)]表示接受者对输入信息的认可态度,其取值范围是-1≤P[,(x)]≤1;以T[,(x)]表示教育者输入的一系列信息,以S[,(x)]表示接受者大脑中储存的与接受信息相关的知识,单位为比特;以R[,(x)]表示与输入信息相关的、接受者搜集来的补充信息,单位为比特;对F()表示接受者将各种信息知识联系、组织起来的思维能力;那么,接受者对教育者输入信息的接受情况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附图

在这个公式中T[,i(x)]是已知的输入信息,所以,接受者认可的情况主要由其对输入信息的态度P[,(x)],接受者大脑中存储的与输入信息X相关的知识S[,(x)]和搜集到的与教育者输入的信息X相关的补充信息R[,i(x)]来决定。

当P[,(x)]=0时,则

E[,(x)]=K·0·F(T[,i(x)],S[,i(x)],R[,i(x)])=0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