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城市适应视角下的适切型农民教育机构的创建

2012-11-09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 要】在城市适应的视角下,进城农民工面临着经济收入边缘化、人际交往同质化、城市适应浅表化、心理问题多元化等诸多问题,为此适切型农民教育机构要提供就业和发展并重的技能培训,要在不反对同质化交往的同时鼓励异质化交往,要开展“市情”教育和“新市民”教育和进行积极心态教育。

【关键词】城市适应;农民工培训;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劳动力转移工程的强势推动,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小视的力量,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他们必须面临的城市适应问题。所谓“城市适应”,是指在社会流动之后,流动者在身份、角色、地位、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会心理等等方面顺应新环境的转变过程[1],依此,所谓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是指农民工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会心理等方面适应城市环境并从城市环境中获取资源、得以生存和改进的过程。

事实上,农民工在城市适应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也就给农民教育机构在农民工培训方面提出了新的问题和必须应对的迫切性。

一、农民工城市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

1.经济收入边缘化。

农民工的经济收入虽然要比农村多,但和城市正式职工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处在较低的水平,而且在十年间虽然在数量上有所增长,但和城市正式职工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江立华2001年在河北对136名民工的调查表明:“月平均工资收入在200元以下的有14人, 201~300元的有54人, 301~500元的有49人, 501~800元的有12人, 801元以上的有7人”[2],这样的经济收入水平只能使他们在补贴必须的农村家用之外维持自己的生存,而深圳市2010年的调查表明:

深圳市“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平均为1838. 6元,收入在1800元以上的只有三成七”[3],与深圳在岗职工月工资平均为4200元相比相去甚远,仅能够维持本人最低生活水平,却还无法享受城里正式工可享有的各种福利补贴。这样,他们就只能过极其简单清苦的生活,吃、住、穿较差,基本上和娱乐、教育、社交绝缘,因此,农民工依然面临工资待遇低所导致的边缘化和生存困境。

2.人际交往同质化。

最近的很多研究表明,在很多城市出现了“都市里的村庄”,在北京有“浙江村”、“安徽村”,南京有“河南村”……这些依据地缘和亲缘关系建立的农民工群居地也反映了农民工机械团结和人际交往地缘化、同质化、单一化特征。这表现在外出就业时,就往往是“亲带亲、友带友、邻居帮邻居”

的找工作方式。“一项对济南市农民工的调查显示呈现,他们来这里打工的主要信息是由他们的亲属、同乡、朋友等提供的,这种情况占75. 82%”[4]。而朱考金的调查表明:农民工在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找老乡与朋友的占63. 3%,找父母的占17. 5%,找在南京亲戚的占10. 4%,而对政府和社会的救助措施关注的农民工仅占2. 6%”[5]。这样的人际交往,使得农民工游离于城市,也和城市居民处于一种隔膜状态:他们不了解城市和城市市民,不懂得如何与城市人交往,这样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过客心理”已非常淡化,在2010年的深圳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中只有1%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愿意回去,而99%的新生代农民工却表示愿意留下来,但因为他们人际交往的单一性,降低了城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对他们的影响,导致他们城市适应不良。

3.城市适应浅表化。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过程实际上指农民工进入城市后掌握城市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生活习惯以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包含社会适应和心理适应。对于一个城市人来说,城市化过程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耳濡目染就能顺利习得的;而对于一个农民工来说,从惯有的农村的生活习惯、文化规范、价值体系向陌生的城市的生活习惯、文化规范、价值体系转型,却是一个艰难的甚至出现退缩或者反复的过程。因此,尽管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有强烈的融入城市的意识,并“从农村进入城市的第一天,就开始了通过城市社会化、积累城市社会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符号,适应城市社会的过程”,但由于转变的艰难性,使他们的城市适应呈现出浅表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在衣着打扮方面,他们容易接受城市人的影响;在语言方面,他们有模仿所在地城市语言的倾向;在通讯和交通工具方面,也很容易接受城市人的方式;而新生代农民工还有和城市人接近的消费和休闲方式:偶尔也去迪厅K歌,上网吧聊天或游戏。

但他们却很难真正适应城市,具体表现为城市生活习惯很难形成,契约意识、规则意识薄弱等等。所谓城市生活习惯很难形成,是指在车站排队上下车、到银行取钱和前面的人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公共场所不吸烟不大声喧哗不挖鼻孔、不闯红灯、不打听和传播别人隐私、饭前饭后洗手等习惯很难形成。所谓契约意识、规则意识薄弱,常常是指农民工往往缺少现代社会所特有的法律意识、合同意识、纪律意识、时间意识等。比如有的农民工一旦发现有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对现有工作不满,就往往不顾自己已经签约的事实频繁跳槽走人;有的农民工很吃苦耐劳,但却喜欢随意散漫,往往对公司的严肃而刻板的工作制度感到不满;有的农民工则有盲目的抱团意识,一味强调所谓的义气,喜欢同进同退,甚至在同伴或老乡犯罪后提供资金或其他帮助。而最明显的,则是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后,往往想不到或不想走合法的途径。比如在工资被拖欠后,除了忍气吞声之外,喜欢通过非法的、违规的渠道解决拖欠工资,这也是近几年“跳楼”要薪、群体“拦路”讨薪、劫持讨薪等事件多发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