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2012-11-02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研究生不仅是中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和管理科学的学术骨干力量,而且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研究生数量最近6年增加4.7倍。在这样的发展时期,从五十年代沿用下来的研究生体制也许急需改革,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应该有所保证,有维护学生利益的措施和文化,对大量研究生不久毕业将进入工作市场有准备。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从数量上来说,最近几年要用迅猛发展来形容:1998年全国招收7万研究生,2001年翻一番到16万,2001年至2004年再翻一番达到33万研究生。让更多的人受更好的教育,这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益处。

中国近年强调提高教育水平,甚至提出要在中国出现世界一流的大学,自然也意识到, 和国际比较起来,研究生教育是中国特别弱的一项。这大概也是中国要增加数量的一个(但不一定是全部)原因。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在研究生数量赶上和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是很快的事情,这本身是中国能力的一个表现。不过研究生的质量要跟上,却需要更多的努力。不然的话,很容易出现多方面的问题,也难以赶上国际上先进大学。我自己约二十年前在中国念过两年研究生,迄今在美国参与研究生教育近十年,近年也在中国组织过研究生课程,即有过在中国做学生和老师的两个角度、也有过在美国做学生和老师的经历、对中美两个体系也有些观测,好像可以讨论自己的看法。

五十年前另时性的研究生教育体制是否有改革余地

从1935年到1949年,中国共有200多研究生,产生于很少几个学校。1950年到1965年,中国共2万多研究生,而且招生年代不确定。招生也不是大张旗鼓、也没有一定考场。(我听说父亲考研究生时,是上海的学校邮寄试题,让他在江西的工作单位考。) 66年到77年有工农兵大学生,但没有研究生。1978年重新招收研究生,而且常规化,第一次6万多人报考、招收约1万人。78年到99年二十多年,中国共有77万研究生。照2003年的趋势,今明两年招生将要接近过去二十年招生数,一年研究生数量也高于文革后第一年(77年)大学生的数量。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虽然现在数量大大多于五、六十年代,研究生教育体制和五十年前的基本一样。如果这个体制对中国是最佳的,那么沿用下来是很合理和自然的。不过我相信,如果让五十年代的研究生老师现在来发言,他们也不会说这个体制是最佳的。五十年前的研究生教育,老师几乎都是二十到四十年代留学海外后回国的。他们当然知道正常研究生教学体制,不过五十年代的他们常常处于接受各种再教育的地位,基本不能主导当时的教育体制。何况那时连哪年能招研究生都不确定,所以他们也难于设立研究生教育的常规,这样的体制可以说是另时设立的,从一开始就不完善。

78年以后,一批老的老师们还急需时间在有生之年在科学研究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可能没有来得及花时间和精力改革以前留下的、本来是另时性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而且,中国的行政体系到78年已经很膨大,老专家学者大概还是不能主导中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主导研究生体系的很可能是教育部的行政人员,而当时这样的人不仅自己没有经过研究生教育,多数可能是看都没有看过研究生教育。所以,一个没有健全的体系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这个体系没有顾及研究生教育特点,模仿五十年代大学生教育体系。研究生入学,还采用全国计划人数,全国统一考试,所有学生只能报考一个学校(几乎是只能报考一个老师),甚至不分专业、全国性规定具体一些考试科目(如政治)和分数。这样的入学要求体现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现代研究生有创新精神不仅有矛盾、而且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研究生在中国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都是重要的骨干力量,对他们的入学要求,会影响他们入学后的行为。如果简单地以考试来回答老师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这样选择学生的标准就有问题,违背要求学生有新发现、创造新的知识、给社会带来新思想、新产物。入学标准应该放手让各机构自己根据各个专业的标准来用多个方式衡量,而不由教育部统一。

教育部有关研究生的部门在管理方法上,在应该给各机构灵活性的方面很僵硬,而在应该有教育部制订规章条例的方面、却没有尽到自己的力量来完善制度。教育部可以审核各机构学位委员会的水平和检查产出研究生质量,决定是否承认和允许该机构某专业招收研究生资格。但是不需要越位微观控制各机构招生人数、入学具体要求、学习具体内容。迄今,除了很少机构(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外,研究生入学以后普遍还是不能转老师、不能换专业。教育部要求所有研究生入学要考政治、入学后要学政治课,不过是五十年前政治挂帅时代留下的历史遗迹。到研究生时期,学生已经学过多遍内容重复的政治课。何况,作为成人的研究生对政治已经有自己看法,强迫他们花时间学习特定政治观点,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对于那些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学生,只能造成烦恼,对那些对一时政治观点有不同看法的学生还会增加反抗心理,而不会对社会有良性影响。政治课老师习惯性要求学生重复依赖一时形势的内容和常常不断自我过时、和前后矛盾的答案,要求学生简单服从老师要求,造成必须公开说谎的习惯,带来一个诚信丧失的较大副作用。我相信,就是过去50年来,每一代执政党领导们的子孙以后在下一代领导时期做学生上政治课,许多也不能认同所学的政治课标准答案。要求其他平民研究生继续上政治课,也没有积极意义。政治考试和政治课都应该取消。

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

研究生质量需要国家、各研究生教育机构、和老师来保证。

研究生数量大量增加后,如果国家科研经费没有相应增加,有一批学生就可能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不仅学生没有得到适当的培训,而且可能造成原来可以好好培养的人,不能得到好好的培养。所以,对于许多需要研究经费的学科,国家要么不能随便增加研究生数量,要么就要相应增加那些学科的经费。如果国家不调节研究生数量,让各机构自行调节,那么国家就只要调节科研经费来间接调控研究生数量。

国家不能用研究生数量来评价学校,而不顾质量。教育部可以定期用产出学生质量来宏观检查和调控研究生教育。对于质量不好的机构,教育部可以取消对其学位的承认。而各机构本身为了维持信誉,应该自己控制老师质量、取消一些老师招收研究生的资格。

国家评估学校时强调数量,造成目前不少学校粗制滥造。对于各机构来说,如果国家不算数量,它们也就有可能不继续用培养研究生数量来评估老师。应该看重老师自己的学术水平、及其培养学生的质量,而不宜强调数量。在目前体系里,对数量的要求常导致一些不合理的结果。有些老师分明知道自己没有经费、或者没有能力培养学生,还是故意要招研究生。研究生有时根本不在这些老师那里培养,而是到其它机构(甚至外地)、其他老师那里培养,这样的老师,应该杜绝。这样的招生不过是给老师凑面子和数字,让老师以后可以用这些数字来晋升,而不顾学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