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在传承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促进少数民族幼儿全面发展探索

2012-10-31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少数民族幼儿教育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才能促进本民族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然而当前无论是少数民族幼儿园还是少数民族年轻一代的家长都盲目遵从城市主流汉文化,在教育内容与方式上没有体现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为促进少数民族幼儿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的形成,促进少数民族幼儿社会性的积极健康发展,少数民族幼儿园与家长应积极创设富有民族特色的教育环境,带领幼儿感受传统民族节日与风情,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教育活动,并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幼儿具备本民族的传统美德。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民族幼儿教育。

一、问题提出。

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拥有本民族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并在习俗、语言、道德、礼仪、宗教、服饰、饮食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与汉族迥异的文化特征。[1]在此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幼儿教育应体现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继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幼儿的全面发展,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幼儿教育。[2]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幼儿园课程受汉族主流文化的影响太大,很少反映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为例,当地以接收土族儿童为主的少数民族幼儿园不仅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以汉族文化为主,而且基本只使用汉语教学,同时当地年轻一代的父母对本民族文化传统也了解甚少,更不用说会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地传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致使土族幼儿无法通过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充分接触并正确认识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一方面不利于少数民族幼儿形成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使其容易产生本民族不如汉族的民族自卑感,在现代主流汉族文化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冲突中丧失自我,从而可能极大地阻碍土族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面对这一文化困境,少数民族幼儿园和家长不应回避传统民族文化与主流汉族文化的差异与冲突,相反应在积极主动选择和传授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本民族文化与现代主流汉文化的融合,让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主流汉文化共同发挥促进民族幼儿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少数民族幼儿园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与回归。

脱离本民族的文化生活,改用其他民族,包括主流民族的文化来代替或掩盖本民族的文化,势必造成民族文化冲突或弱势民族文化的消亡。[3]当前土族聚集区幼儿园的教育就恰恰脱离了本民族文化,其幼儿教师不仅对土族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不能挖掘土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而且只会照搬汉族幼儿园,特别是汉族经济发达地区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模式,从活动室的布置、教师与幼儿的服饰到其设计的教育活动全然没有民族特色。当地土族文化中蕴涵的丰富课程资源,如风俗礼仪、传统节日、服饰与饮食文化等根本没有在课程中得到体现,幼儿园对本族幼儿发展的评价也是完全依据城镇汉族幼儿教育的标准来进行的。这种脱离民族幼儿文化生活根基的幼儿园教育势必导致少数民族幼儿学习兴趣低下,自信心降低,无法为少数民族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与支持,也就难以实现培养民族人才的长远目标。改革这种脱离民族文化传统的民族教育方式也就成为少数民族幼儿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关键是少数民族幼儿园的教师应成为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极传播者。[4]为此,幼儿教师首先要熟知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并真正为自己所拥有的文化传统感到自豪,同时能够接受、赏识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从而能为幼儿树立一个文化宽容与接纳的榜样。只有具备此种广博的文化心态与胸怀,才有可能引导幼儿由衷地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其次,幼儿教师要主动积极地选择最具有本民族特色,同时又最贴近幼儿生活、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民族文化资源构建园本课程体系。如本民族的饮食、服饰、生产技艺、生活礼仪、歌谣传说、传统节日活动等都是极富民族文化特色的,又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经过教师的创编即可以成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歌舞、童谣、民族手工艺制作等,从而有效引导幼儿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认同。

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在创设教育环境时要体现浓郁的土族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室内室外、门、窗、墙面、走廊等空间位置,展示大量色彩鲜艳的民族艺术图片、服饰、乐器、挂毯、手工艺品等,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在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上,可以利用土族传统节日活动的元素,为幼儿创编“土族轮子秋”等运动项目,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在艺术活动的设计上,教师可以让土族幼儿穿戴自己民族的鞋帽,表演本民族的“土族安昭舞”。教师还可以设计“小小土族手工作坊”等系列艺术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商量小吃“背口袋”的制作方法,或结伴共同装饰民族服饰。在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图案的设计上,孩子们既可互相学习,也可以与教师交流,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感受本民族传统服饰、建筑与手工作品的美,同时满足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需要,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在区角活动的设计上,教师可先组织幼儿到当地的“土族风情园”现场感受,在幼儿亲历之后再在区角活动中开设这一内容,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在语言活动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大量利用土族的民间故事、儿歌、游戏等,并设计和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幼儿创造丰富的人际交往和民族语言运用的机会。总之,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当地组织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对土族幼儿的健康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些活动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使之能更积极和乐观地面对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

三、少数民族幼儿家庭教育中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