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运用

2012-10-31

(二)延伸活动———绘画、绘本故事表演、故事分享与情绪日记。

1.绘画。

“儿童画1小时画获得的收益,比阅读9小时的书本所获的收益还多。”[6]教育家迪斯特佛赫曾经这样形容绘画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因此,对于绘画这一心灵表达的适宜性方式的运用不应仅仅局限于儿童美育,而应将其推向更广阔的领域,如儿童心理健康领域,促使其在处理儿童情绪、心理创伤,提升自我概念,促进社交技能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里斯(Reese)对16名5~12岁具有情绪、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了绘画治疗,结果发现绘画有利于帮助这些儿童将影响自己行为的负面情绪释放出来,并加深儿童对自己情绪状态的体察与认识。[7]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在心情自画像这一环节,可以请幼儿将自己的心情故事在一张四折白纸上画下来,包括心情故事的起因、经过,以及自己应对该种情绪的做法,由此制作成一幅简易的四格连环画,并由教师为幼儿记录下每幅图画所表达的内容,用简单的文字标注在画面中。创作完成后,请幼儿分享作品,表达自己的心情,并说出原因和自己的应对办法。最后,教师还应邀请幼儿围绕大家公认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享和讨论。

2.绘本故事表演。

绘本故事表演指幼儿熟悉绘本故事内容之后,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绘本故事表演活动是绘本阅读与讨论活动的延伸、强化,同时也是心理辅导策略中角色扮演策略的运用。在心理辅导活动中,角色扮演有时又被称为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其原理是在故事表演情境中,让幼儿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口头语言诠释故事内容,体验人物思想,逐步模仿和学习故事主人公的规范行事过程,感受、理解情绪主题绘本所蕴含的情绪主题,是幼儿情绪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本研究中,幼儿依据绘本故事中的情节,将小主人公的每种情绪发生、发展的过程完整地表演出来。虽然幼儿的表演稍显简单与稚嫩,但从他们的表演过程不难看出,他们运用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进行情绪表达的能力、理解表演中情绪发生背景的能力、选择情绪调节策略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发展。

3.故事分享。

从本质上来讲,故事分享是谈话活动与讲述活动的综合体,其目的在于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行为的发展,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锻炼自我情绪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该活动由分享他人故事与分享自己的故事两部分组成。

一是分享他人的故事。在分享他人故事的活动中,教学的关注点应集中于引导幼儿加入对故事主人公情绪归因的探讨,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讲述故事(包括加入的情绪归因部分)。该活动更倾向于一种命题式的叙事性讲述活动,在整个讲述过程中幼儿需要用口头语言把故事人物的经历、行为或故事的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加入情绪归因部分更是对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分享他人故事的活动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幼儿情绪语言的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情绪词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促进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

二是分享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故事的活动强调幼儿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想法、传达自身经历的能力。在此种故事分享时间里,幼儿可以围绕教师提供的话题,自由自在地表达个人见解。因此,分享自己故事的活动更倾向于是一种谈话活动。在本研究中,幼儿在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故事的活动中,促进了自身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情绪、情感状态,谈论自己某种情绪经历的能力。

4.情绪日记。

情绪日记指记录个人情绪状态的日记,一般包括个人情绪感受、引发情绪的事件或情境、情绪的性质与强度、情绪所引发的行为反应与结果、日期等。在国外及港台地区,情绪日记普遍用于心理咨询、情绪辅导领域,成为帮助个体记录自己情绪状态、了解自己情绪反应以及修正情绪应对模式的有效辅助工具。对幼儿而言,具备觉察、反思自己情绪的能力,即知道自己的情绪感受、分辨自己情绪的类别以及知道为什么会有如此情绪感受的能力是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基础。情绪日记为幼儿提供了经常观察、记录与反思自我情绪的机会。博基诺(Bocchino)就曾指出要让儿童有意识地去观察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并将所观察到的情绪与行为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儿童便能够时时敏感于自己的情绪状态与表现,并学会对自己的想法、情绪反应与行为负责。[8]对教师而言,情绪日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班上幼儿每日情绪状态的机会,可以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反思与促进工具,正可谓一举两得。教师应在激发幼儿写作情绪日记之兴趣的基础上,教给幼儿写作情绪日记的基本形式与手段,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整理与表达自己的情绪。

参考文献:

[1]Cohen,L.J.The therapeutic use of reading:A qualitative study.Journal of Poetry Therapy,1993,(7)。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76.

[3]刘云艳。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4.

[4]Nodelman.Pleasure and genre:Speculation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fiction.Chidren's Liter-ature,2000,(28)。

[5]Soalt,J.Bringing together fictional and informational texts to improve comprehension.The ReadingTeacher,2005,(7)。

[6]李国明。绘画疗法。家庭医学,2000(,5)。

[7]REESE S.H.Art therapy as a catalyst for affective expression with emotionally/behaviorally disturbedchildren in educational settings.MA:Ursuline College Press,1996:75—96

[8]转引自杨田仲。以情绪日志分析国小学童情绪素养之研究。国立东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7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