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运用

2012-10-31

绘本由于采用书的形态,所以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绘本中的每样东西,都是故事信息的来源。”[4]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的绘本,其封面、环衬、扉页等都是构成整个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绘本的封面不仅仅被绘本创作者设计成最具表现力的一幅图画,而且往往也是最能开启故事主题、传达故事情节、引发幼儿阅读兴趣的一扇门。恰当地利用绘本封面的这一特性,能够在幼儿感知、体验绘本的伊始便唤醒幼儿的情绪状态,充分发挥情绪的动机作用。

在实践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的封面,特别是通过仔细观察封面人物或动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能迅速地将幼儿带入故事主人公的情绪世界。孩子们对可能引发故事中主人公情绪的事件展开大胆的推测,能有效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这种积极情绪对其认知活动所需要动机的维持与促进,将使继续深入阅读绘本、加深幼儿对绘本故事的感知与体验成为可能。

2.引导幼儿读图。

认知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托尔曼认为,个体在习得某些行为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周围的各种客体,并从中得到相应的支持。换句话说,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凭借一定的“中介变量”来完成相应的学习活动。托尔曼将中介变量视为个体行为转变的内部决定因素,并指出“辨别性资料”

(discriminanda)是中介变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辨别性资料指个体从环境中得到的感知性事实资料,例如颜色、气味、声音等。

在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引导幼儿学习相关情绪知识的过程中,绘本是指导幼儿学习情绪知识,引发其情绪行为转变的媒介,其图画因为具有辨别性资料的属性更是成为帮助幼儿达到建构自己关于情绪知识的“认知地图”之目标的重要中介变量。虽然在情绪主题绘本中,情绪主题的呈现往往都是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来共同完成的,如有些内容是通过文字的描述呈现给幼儿的,《我好难过》一书即是将“难过”概括总结为“一种灰灰的、累累的感觉”;有些内容是通过图片展示给幼儿的,《我觉得自己很棒》一书用一副“小天竺鼠开心地拍着自己堆好的雪人”的图片来传达和诠释“我很棒”的信念;还有些内容则是通过画面中的线索提示与文字相互配合完成的,在《我好害怕》一书中,作者为“小熊一家三口在月亮的陪伴下,走在夜路中”的图画配着“我要学着了解黑夜,其实黑夜也很美丽”的文字,以告诉幼儿“其实黑夜并不可怕”,帮助其调节因为黑夜而产生的害怕情绪。可见,无论哪一种呈现方式下,图画都在其中发挥着传递与表达情绪知识的重要作用。绘本图画既隐藏着引发某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场所等背景因素,又直接描绘了当某种情绪产生时,故事主人公的情绪行为表现与调节方式。这就不仅为幼儿体验、感悟情绪知识提供了认知对象,同时为幼儿将情绪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从幼儿自身的特点来看,幼儿的认知方式也是理解图像先于理解文字符号,幼儿对图画的理解是一种本能,不过需要后天的训练才能将这种理解转化为“视觉思考”。所谓视觉思考即对感知对象所具有的特质进行选择、聚焦与概念抽象。因此,在进行情绪主题绘本阅读时,教师应有目的地先引导幼儿读图,关注图画中所蕴含的各个情绪主题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总结、归纳情绪知识,完成情绪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具体来说,引导幼儿读图主要包括阅读绘本图画中的以下要素:观察情绪事件发生的背景因素;观察情绪事件发生的诱因;观察故事主人公在不同事件中的情绪表现;观察故事主人公应对负面情绪时的具体做法;对比故事主人公情绪调节前后的情绪表现差异。

3.图文结合阅读。

绘本图文结合的特性也必然反映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幼儿在阅读绘本时,会对同一幅图画产生不同的解读,其中既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幼儿单独读图之后,为幼儿进行图与文结合的讲解,以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绘本中的每一个情节,巩固其对每个情绪事件发生、发展的准确把握。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有教师的引导,幼儿在读图的过程中仍会对一些图画进行不同视角的解读,出现对画面的多义解读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停止解释,而引导孩子们进行相关的讨论,以加深孩子们对情绪产生原因、表现及结果的认识,并审慎地得出最终的结论。

4.互动讨论。

有研究者认为在运用绘本进行教学时,需要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氛围,使幼儿能够自由地表达所思所想。[5]教师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推理、讨论,可以增加幼儿思维的可逆性,帮助幼儿构建整个故事,在增进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的同时,完成阅读过程中一系列心理历程的发生与转变。一般情况下,互动讨论可以围绕以下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展开:

一是紧扣故事内容的讨论。此种讨论是整个互动讨论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主人公的遭遇、解决办法、想法,属于读者在阅读治疗心理历程发展中的“涉入”环节。本层面的讨论主要围绕故事自身内容展开,涉及到的问题有:绘本的故事主人公是谁?故事主人公都遇到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令这个故事主人公感觉怎样?故事主人公为什么感到难过(自己很棒、害怕等)?当故事主人公感到难过(害怕、生气)时,是如何处理这些坏情绪的?在用各种办法应对坏心情的过程中,故事主人公的感觉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二是唤起幼儿已有经验的讨论。此种讨论主要围绕书中的故事和幼儿体验过的相似经历展开,其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将自己投射到绘本故事中,在体验绘本故事的基础上唤起自己的已有经验。本层面的讨论对应阅读治疗心理历程中的认同、投射阶段,涉及到的问题包括:当故事主人公出现某种心情时,其他人物的感觉怎么样?看完主人公的故事,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心情如何?如果你是故事主人公,你会怎么处理这些负面情绪?你是否有跟故事主人公一样的感受或经历?

三是指导幼儿实际操作的讨论。此种讨论对应阅读治疗的领悟、应用阶段,其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将从绘本学到的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产生认知、态度和行为上的转变。本层面的讨论一般涉及到的问题包括:用某某方法解决某某问题,好吗?为什么?在生活中,当你再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