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开题报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与品质。当下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存在着文本规定不统一、不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走过场等诸多问题。要提升开题报告的质量,必须加强具体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文本规定和制度建设。开题报告应具备以下要素原则:其文献综述应该以理解前人研究成果为圭臬;其学术贡献则应以阐明学位论文的独创性观点为中心;其参考文献应该以第一手资料为主体。
关键词: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一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下滑,已日渐成为舆论诟病的对象。究其原因,硕博论文的源头———开题报告及答辩的把关不严恐怕难逃干系。有学者已注意到这个问题,指出目下研究生开题答辩存在着问题意识不清楚、研究方法的误用、研究缺乏创新性、写作能力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1]。笔者每年参加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答辩会,答辩虽也能按照校研究生院的规定走完程序,但其对研究生论文质量的保障与提升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就实在不敢恭维了。通常开题答辩会因为有开题人的导师坐镇,到会的其他“专家委员会”成员虽也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但还从来没见过开题报告被完全否定者。即使是某个开题报告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急就章,根本不能通过,“专家”们也都碍于情面最多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会或者不敢贸然让其“不通过”。不仅如此,这些年即使是“修改后通过”的开题报告也难见其踪影了。
据笔者近年的观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一类是研究生主观上不努力、不认真。由于学生已预知开题报告不可能不通过,于是便临时想一个题目搭个开题报告的架子“撞大运”。更有甚者,在一夜之间就能编出一个开题报告。这类开题报告大都是只为开题而开题。开题人最终的学位论文往往与开题无干而另起炉灶。另一类是属于不明就里者。这里存在对于开题报告的性质、作用及基本要求了解不多或不全面,其主要问题是:对论文选题意义的论证,过多地强调其宣传和时政的作用,而忽略或干脆不论证其学术和理论价值;文献综述基本上是该项研究的流水账,几乎见不到开题人对既有研究成果独到的学术见解和学理性分析;把论题的新颖与观点的独创混为一谈,在开题报告中提不出一个贯穿论文始终的、统领全篇的独创性观点,也即没有命题;参考文献更是一个多多益善的大杂烩,把自己从未读过但与论题看上去有点关联的著述统统纳入其中,同时却遗漏了虽书名与论题无关但其学理却对本项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术著述;研究方法同样也是想当然地列举若干与论题表面上有关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在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充门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上述在开题报告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对学位论文质量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窃以为,开题报告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应该迅速扭转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忽视开题报告的倾向,在完善开题报告文本规定的同时,重新确立并明确开题报告在学位论文中的作用。
二
应该承认,近年开题报告及其答辩在程序的完善和制度建设上已有了相当的改进。但开题报告目前尚无一个权威性的成熟的文本设计,即使是这些有关开题报告尚不完备的规定,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也基本上是走过场,并没有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国内某著名高校2009年8月颁行的《研究生手册》,其中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包括开题报告的目的、时间安排、专家委员会的组成、内容与字数要求、程序、成绩评定、材料的备案与管理等7条。其中的内容要求部分全文如下:“内容主要包括5部分:选题,文献综述,对本学科发展的理论、知识、研究视角或其他方面的贡献,论文工作大纲,参考书目。”这个内容要求全文仅50余字,规定得相当笼统和模糊,这就使各院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规范、审核答辩和确定是否通过开题报告了。
事实上,仅仅有文本的规定是远远不够的,提高开题报告质量的关键主要还是在具体的各个环节的执行之中。笔者不才,愿就如何提高开题报告质量的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意见。就开题报告的文本规定和制度建设而言,研究生的开题答辩应该有明确的成绩考核,尤其重要的是不能让“实现开题报告会作为重要培养环节应有的淘汰功能,原则上保证一定的重开题比率”[2]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重开题比率最好有一个明确的百分比,这样就能迫使研究生乃至部分导师,像对待毕业论文答辩那样重视开题报告。再者,答辩人的导师应该回避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是否通过最好由专家委员会通过无记名投票来决定。这样无疑会减轻专家委员会的压力,同时提高答辩人及其导师的责任心。
就开题报告的内容而言,应该完善并明确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就我接触到的开题报告来说,在形式上均没有太大的缺漏,但在内容上缺少学理和一手材料的支撑,没有达到开题报告所要求的学术水准者的确不在少数。余以为,开题报告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主要内容上来看,其实就是学位论文的“导言”。一般而言,开题报告应该回答这几个问题:其一,阐明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其二,文献综述;其三,预计本选题的学术贡献;其四,学位论文的结构及工作计划;其五,参考文献及第一手材料的来源;最后,阐明论文的研究方法。当下研究生论文的开题报告虽然大都具备了上述要素,但真正能够把每一部分都做到位的却不是很多。
三
好的选题是学位论文成功的一半。我国每年毕业30多万硕士生,博士毕业生也达五六万之多,找一个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研究生又能胜任的选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现在学位论文的选题越来越具有重复性和非学术性的特质。有的学人把学位论文选题的问题归结为:将学术论文与宣传论文混淆;将学术论文与经验总结混淆;将学术论文与教案或普及读物混淆等[3]。现在学位论文选题最突出的问题是误将宣传性文章认作学术研究。其实真正的学术研究应该是“无顶峰、无禁区、无权威”的,开题报告中的选题及结论仅仅是也只能是一个假设,学位论文的中心任务就是去证明或证伪这个假设。如果结论已经预设,只能证明不能证伪,这样的学位论文就沦为“喜鹊的媚鸣”了。法学家梁慧星认为,非学术论文其基本见解早就存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不是研究过程,而是表达过程。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基本学术见解,只是到了论文写作完成之时,亦即学术研究过程终结之时,才最终形成[4]6。
对于初学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生来说,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最好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其一,从微观题目做起,力争小题大做。一般来说,只有从事微观研究,研究者才能得到人文社会科学的比较完整的训练,比如原始材料的搜集、整理、甄别与使用等等。初学者若一上来就做大题目,由于没有微观研究作基础,一般不能很好地驾驭宏观课题,往往流于浮泛空疏,易于凌空蹈虚。语言学家王力指出:应该写小题目,不要搞大题目,小题目反而能写出大文章,大题目倒容易写得很肤浅,没有价值[5]。其二,学位论文的选题最好是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这易于学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握研究对象,少走弯路。某些学生为开拓创新,专门选择前人从未涉足的研究课题,其精神当然可嘉;但这些从未有人涉足的研究领域,可能仅收集资料就需要数年的时间,这对于学制仅有两三年的研究生来说是难以胜任的。其三,资料的收集成本要相对较低,最好是本课题已经出版了较完整的资料集。比如关于新中国农业集体化问题的研究,坊间就有两套相对权威和完整的史料集[6][7]。最后,由导师代学生选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原因很简单,学位论文题目的寻找与确定,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导师代劳,研究生因此“没有学会如何选题,其学术研究能力不完整,缺乏选题的能力”[4]11。
当下开题报告中文献综述的主要问题,是对相关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流水账式的铺陈,且唯恐有所遗漏因此追求面面俱到;但惟独缺乏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理性理解和学术性分析。事实上,真正的文献综述或曰学术史的梳理,很大程度上是透彻地理解前人的研究理路和独创性结论;在此基础上,指出既有著述的哪些思路和结论对开题人当下的研究有明确的启迪与指导,同时指出哪些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尚存不足,还有进一步深入研讨的空间。这样的文献综述既能体现开题人对本研究领域的理解与把握,又很自然地把自己学位论文的创新点及学术价值凸显了出来[8]。由此看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是任何一项真正学术研究的前提;文献综述的质量决定着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