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论文

浅谈中国外交调整论文

编辑:

2014-12-01

首先看一下二战后日本的案例。由于自然资源极为短缺,国内市场狭小,因此日本经济对外具有极高的依赖度。用着名经济学家米切尔·曼德尔鲍姆(Michael Man-delbaum)的话来说:“日本在必需品方面对外国的依赖大于任何一个工业大国。”而战败国的地位、非军事化的限制,又使其只能选择和平主义的国家发展路线。上述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日本必须采取以“出口导向”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式。而这又对日本的外交战略、外交布局和具体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它必须高度重视和优先处理好与其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关系,以确保主要国际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它又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处理好与主要资源供给国家、毗邻其海上战略通道的国家———主要是那些中小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以确保资源供应的稳定。但后者往往又与前者发生矛盾,由此导致日本经常采取一些看起来自相矛盾、前后不一的外交行为。“其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针对国际局势做机会主义式的调整,一次次地随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而见风使舵。”比如,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面对海湾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武器威胁和国内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不得不采取与以往有着重大差别的“新中东政策”,其核心是反对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领土的占领,尊重中东所有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安全,尊重巴勒斯坦人基于《联合国宪章》的正当权利。这既是战后日本在外交上第一次采取与美国不同的政策,也与欧共体国家的相关政策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而招致这些大西洋两岸国家的严重不满。又如,1989年之后,“在联合制裁中国的各国中,日本一直扮演着一个不太情愿的角色,只是为了维护西方的一致,才勉强同意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制裁中国的决议”。1990年,日本率先在西方七国中解除对中国的制裁,恢复对华第三批日元贷款。此举同样招致其西方盟友的强烈不满。日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也是因为当时国内低迷的经济状况。

其次看一下美国的案例。与日本不同,美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庞大的国内市场,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较为优越;但与日本相同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对其外交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立国后的数十年间,美国之所以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在经济领域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除地理因素外,与其以农业生产为主且采用相对封闭的经济运行机制有很大的关系。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工业革命的完成,经济国际化成为美国的迫切需要,因此,它开始奉行对外扩张政策,秉持的是具有强烈霸权色彩的门罗主义。专攻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外交的着名历史学家布拉福德·珀金斯(Bradford Perkins)曾写道:1812年战争过后,美国“迎来了民族主义的高涨,其标志是致力于促进美国贸易、扩大领土疆域并向那个以往关注甚少的西半球地区扩大影响。这些努力在1823年门罗主义那里达到了顶点”,并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也因此跃升为世界级大国。而在整个20世纪,美国国内经济发展方式与其野心勃勃的对外扩张政策更加密不可分。在被另一位着名历史学家入江昭(Aki-ra Iriye)称为“美国的全球化”的20世纪前半期,美国之所以有意愿和能力深度卷入世界各地的安全、经济和文化事务之中,与其依靠高效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全力推进全球范围的自由贸易的经济发展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得益于这一经济发展方式,美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其资金、技术以及商品更广泛地进入世界市场,从而为战后的国际秩序提供了经济基础;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为战后的国际秩序提供了安全和政治基础。美国也因此接替欧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经济发展在继续奉行贸易自由主义政策的同时,放弃了以往的粗放型方式,转而采取更加重视科技进步的集约化方式;冷战结束以后,更是进入了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美国的实力由此进一步提升。与此相对应,美国外交政策和对外行为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也愈加浓厚,甚至一度出现了“美国不得不帝国”的论调。但这种咄咄逼人的“帝国行为”也严重分散了美国的注意力,大量消耗了美国的实力,强烈腐蚀了美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因此,近些年来美国的相对衰落、国内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乃至某种程度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也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美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与其外交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别是在20世纪,美国的对外经济、政治和军事“这三种扩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又相互推动,成为美国经济现代化进程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浅谈中国外交调整

相关推荐:

试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战略论文  

论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战略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