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试论初中学困生的界定、成因与转化措施

编辑:sx_changxl

2013-11-16

【摘要】希望威廉希尔app 整理的中等教育论文:试论初中学困生的界定、成因与转化措施能够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不论是在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班级,只要是有多名学生同时参加学习,其学习成绩就会有先有后、有好有差。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而在于班级的某些学生,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其他学生,或者说,该部分学生完全不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无法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学管理中,我们把这部分学生称作“学困生”。

一、学困生的界定

从生理学的角度出发,每个人的智商及其基本学习能力没有太大的差异,评价每一名学生时,都无所谓的优与差、困与不困之说。所以,对于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初中学生来说,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达成基本的学习目标,应该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但事实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小部分学习成绩非常差的学困生。关注学困生的成长,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结合教育实践及查阅相关教育文献,我们发现,“学困生”一词主要由以下几种解释:(1)“学困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纪律又不好的学生,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进而表现为自由散漫、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狂傲不羁等;(2)“学困生”主要指那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3)“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未能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发现,学困生的几个特点:(1)智力水平正常;(2)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3)无法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至于那些因为智力异常(偏低)而致学习困难的学生,则不应归于“学困生”之列。

二、学困生的成因

关于成因,上文在罗列学困生的几种定义时,已有所涉及。下面,我试着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做一下具体的分析。

1、小学教育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现在,小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后,仅仅通过必要的程序性考试,即可升入初中阶段学校进行学习。基本上可以说,其过程是自然流转的。缺少了优胜劣汰的升学考试,减免了考试对于小学生的必要的学习压力,这就必然导致小学教育阶段的某些教育惰性的产生,这里面既有学生方面,也有小学教师方面。进而,在本阶段教育过程中,小学生本应该养成的某些良好学习习惯,却不见踪影。

例如独立完成作业。我的一些七年级学困生即告诉我,他们在小学时期的作业,基本都是抄袭同学的,极少自己独立、认真完成,至于期中与期末考试中的作弊,则属于常态现象。这种良好学习习惯的缺失,我以为,是造成“学困生”现象的根本原因。

2、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缺乏关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虽然家庭及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其重要,但事实上,几乎每一个学困生背后,其家庭与家长,都缺乏对孩子的成长的必要关注。对于在校生,其缺乏关注即表现在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甚至不闻不问。孩子(学生)的学习,如果没有了家长的重视、管理与督促,即会给孩子造成学与不学无所谓的认识,其成绩自然也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仅仅靠教师的教学管理,对于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来说,是很无力的。

这是造成“学困生”现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3、学生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缺失

这是学困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由于以上两种原因,对于绝大部分学困生来说,几乎均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着重大缺失,如上文所举例之独立完成作业、考试诚信。其他,如课上听讲时不认真听讲、小动作不断,课下因为懒惰等原因不会、不愿或不能完成作业,极度贪玩,更加关注学习之外的东西与活动,等等。这种情况下吗,时间一长,本来正常成长的学生成为“学困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三、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初中阶段的学习有不同于小学阶段学习的特点,但仍然是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日益增强,却仍然是学习的自觉性与依赖性、主动性与被动型并存。基于此种认识,我以为,在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上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树立信心。

这一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帮助学生及其家长树立信心,二是老师也要树立信心。关于前者,要使学生与家长双双认识到,学生间的智力差距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大,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关键在于学生自己是否知道努力去学习,关键在于家长是否对于孩子的学习有足够的支持与重视。至于后者,老师也要相信并且真的去做、去帮助那些学困生。弃巢之下,安有完卵?呵护之下,才有英才。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