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分析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的四个突破

编辑:sx_songjm

2014-07-11

大家好,欢迎来到威廉希尔app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的四个突破,希望大家喜欢!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观念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专业的临床课,对于学生将来从事中医外科的临床实践和动手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新型教学手段,根据中医外科学的学科特点,合理地组织多媒体教学;如何配合和利用临床见习和实习,增加技能训练,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能力培养、教学与临床结合等4个突破,进行了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的探讨,现介绍如下。

1  教学观念要有“新”的突破

教学观念是内隐于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行为起统领作用的思想理念。它体现了教学的本质,反映着教学活动的追求目标,是指导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组织和实施教学的理论基础。作为一所高职高专的学校,培养目标的核心是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临床课程,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的工作重点应由以往的课堂主讲变为理论与实例相结合,为学生准备适量的临床信息,结合病案分析、模拟病例,让学生掌握本病以及如何鉴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展发散思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做启发性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注意临床的复杂性、多元性,并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学基础之上的新型师生互动模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模式要有“活”的突破

教学模式必须为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服务,要积极探索建立校本化的教学模式,而且应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完善。中医外科学教学没有成熟的模式供套用,也缺乏成功的经验作保证,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作初步探讨。

2.1  病图结合,建立形象教学

中医外科学大部分疾病均发生于人体的体表,肉眼可以看到,正如汪机的《外科理例》所说:“以其痈疽、疮疡皆见于外,故以外科名之。”这正是与内科的不同之处。教材把每一病症的临床表现描写的不管如何详细清楚,教师课堂讲授的如何娓娓动听,学生不见患者,也只能是凭空拟想,而终难知究竟。若能将学生带到医院让学生看到患者,直观教学,当然最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实现。为解决此问题,笔者根据临床典型病例,收集有关外科疾病图谱等,按照中医外科学病类制作了系列挂图,以便每讲一病都附有图谱,供学生参阅;并制作了中医外科病幻灯片,或观看有关电教片。这样就不再是教师空讲,学生空想,而是讲有所依,学有所据。每病有特点,认病有图谱,如临其境,如见患者,感性理性相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易于其掌握疾病的特征。

2.2  病案讨论,活化思维

临床疾病的发生常常千变万化,不会完全符合书本上的辨证分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结合具体病例,往往一遇见患者便心慌胆怯,无所适从。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和教学探索,从临床典型病例及中医外科有关书刊中,收集各种病例,附于每病。讲解时或先叙述病例,给学生留下问号,再讲课程,予以得到答案;或先讲课程,而后进行病例分析。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感到求诊的患者好像就在眼前。从局部与全身表现综合分析其病因、病机、病位、症状,才能理法方药相应而出,使学生能把书本辨治理论转化为临证辨治技能。每讲完一章,综合本章各种病例印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写出诊断、辨证、治法、方药。学生在分析、讨论、争辩中翻书本、查资料、找根据,从而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加强理论知识的巩固,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为以后临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后综合学生讨论结果,帮助分析对在哪里、错在何处,给学生理法方药以再指导。

2.3  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本次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除了课堂有问题时,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教学系统提问,教师及时解答,课后自学复习时也可以向老师提问并得到解答,这样就可以避免学与教之间的脱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掌握中医外科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根据教材某些章节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究其根源,才能有所创新。如《疮疡篇概论》中讲到药线引流法,就可提问:“疮口小、脓腔深,排脓不畅,为什么不先用扩创切开引流法,待之无效时,才选扩创切开呢?”这就启发学生去思考。又如“高位肛瘘用挂线法,既达治疗目的,又无大便失禁后遗症,其机理是什么?”“在何种情况下采用切开法也不致肛门失禁呢?”等,针对有关内容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动脑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学习不断深入。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