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探讨分析

编辑:sx_houhong

2014-04-07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探讨建构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模式等建设性意见。

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侧重于目标管理的灵活性较大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要求开放的教学计划、灵活的授课方式和弹性的学籍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作为肩负着为我国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使命的高等职业教育,必然要求其本身培养多样化的具有个性特点和个人特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来不断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要。因此,高职院校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学分制的要求,积极推行学分制改革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大势所趋。同时,以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创建以弹性化、柔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教学运行管理新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牵动学院各项事业的改革建设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改革示范、管理示范、发展示范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一、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从学分制的实质看

学分制的产生是建立在完善的选课制的基础上,在设置一定比例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相应数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照顾到学习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的进度要求。此外,通过自主选课,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一定的弹性,提前或延迟毕业,同时也为在校学生实现“双专业”提供了条件。从师资培养角度讲,选修课的开设,也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不断完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分制的实质在于一方面增强了学习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弹性。

(二)从办学效率看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实行后,根据专业素质和能力需要,在设置一定比例必修课的基础上,通过选课制,可以设置一些符合社会最新发展需要的新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和复合型课程来满足就业市场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新要求。

从效率观看,实施学分制能提升个性学习的主动性,适应社会多样化要求的教育,可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益。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从而使个人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转换,使学生受教育的结果在择业的层次和薪酬的起点上得到体现。以此吸引企业参与办学,实行产学合作,树立职教品牌,形成规模化经营,才能获得高职教育的最大效益。

(三)从能力培养方面看

在市场经济已经确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单一的专业培养计划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多样化和多变性的需求。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特长、兴趣、知识基础、爱好选择方向,鼓励学生在学完规定的专业必修课外,跨系、跨专业甚至跨院校选课,促进学科的横向联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学分制实行后,那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课程或者实践水平较低的教师将会失去吸引力,这将促使教师主动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和新的管理模式,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完善知识结构,促进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此外,学分制改革推行后,可以对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学生以及参加相关技能赛获奖的学生给以相应的学分奖励,可以使其免修免考相应的课程,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四)从生源特点来看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