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5-10-28
随着中国体育热的不断升温,进驻的外商企业大打“赞助牌”,在实现整合轰动效应的同时,品牌的附加值得到了充分的提升,中国体育品牌的塑造刻不容缓。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体育塑造品牌。
众所周知,摆在中国体育用品业面前的共同课题是如何打造品牌,并通过精耕细作把品牌做大做强。品牌之道即是生存之道,产品有市场生命周期,而品牌则没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品牌比产品更重要。本土企业如不能强力提升其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企业势必成为世界知名品牌的“加工厂”。强化企业品牌意识,进一步拓展品牌的内涵和外延价值是我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体育品牌现状
在市场上,一个产品推出并获消费者认同,逐步建立一定的品牌地位,少不了对一个品牌的精心打造。目前,国内运动品牌还处于多品牌的混战之中,有些体育用品企业一家就持有10多个商标,但具有一致性品质等级的却不多。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事实,一些公司新产品的品质无法保持一致,售后服装也很难做到完美,消费者对其中一个产品不满意就会殃及其它成功的产品,更伤及企业的口碑和形象。如果两个品牌或多个品牌除了商标不同,其它方面都是一样的,总让人感觉很不专业,这样做就需要花很长时间树品牌,品牌线拉长对中小企业没有好处,品牌也不会走得很远,毕竟那是个没有血和肉的“空壳”、“符号”而已。
来自零点调查与零点指标数据网合作的《2003年知名运动鞋品牌价值研究报告》中的研究结果表明:内资品牌“李宁”的品牌忠诚度(53.4%)胜过外资品牌ADIDAS(39.8%)和NIKE(39.1%),双星(13.4%)和安踏(15.1%)两个内资品牌的品牌忠诚度则相对不足。从品牌竞争性来看,中国企业只有“李宁”具备与NIKE和ADIDAS等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并且已经成为NIKE和ADIDA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象。
与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品牌相比,国内一些体育品牌在营销上显得稚嫩而毫无章法,比如,谢霆锋代言“特步”;陈小春代言“鸿星尔克”;吴奇隆代言“德尔惠”……不能否认,有些品牌在所谓的明星效应下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但是这种情况又能维持多久呢?来自网上的一项调查表明,仅有1%的人能把品牌和它的代言人对上号;35%的人能回忆起几个明星,但记不住牌子;42%的人根本不关心这类品牌;29%的人认为大同小异,牌子太杂;28%的人认为这类品牌根本无法与世界大品牌相媲美。
标签:学科教育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